台幣失速成慣性狂飆?財經專家吳嘉隆:不至於 但喊話「央行該進場了」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繼上週五一天暴力升值近 1 元,終場以 31.064 元作收單日勁揚 3.07%,今(5)日新台幣持續上攻以 30.910 元開出,飆漲 4.5%,升值逾 1.4 元,2 字頭再現,最高觸及 29.59 元,寫下近 3 年來高點。財經專家吳嘉隆今 (5) 日指出,新台幣每天 3- 4% 升幅,這種快速且猛烈升值「超過預期、很不尋常」,難再支撐下去,升值力道很快就會用完,觀察這兩天央行不敢出手阻升,他喊話「央行該進場了!」,在央行適時干預下,不至於放手貶到 27-28 的價位。
由於 1985 年廣場協議後,日元暴升、日本經濟泡沫化,也帶來日本失落的 30 年,直至 2020 年漸趨復甦,觀察近期台幣的走勢,再加上美國關稅政策,許多人擔憂是否台灣也將演出同樣的劇本?
吳嘉隆指出,時空背景不一樣,台幣目前的問題出在升值太快。這種快速且猛烈的升值被認為是「不尋常、難以支撐下去」的,預期將來台幣會回貶,由於升值速度過快,央行遲早需要介入,絕不能放手台幣每天如此大幅度地升值。
吳嘉隆認為,新台幣會回貶,關鍵在於美元指數。近來美元指數從 103 跌破 100 到 99,這使得所有非美貨幣,從日元到台幣、歐元都對美元升值,美元指數走弱帶動非美貨幣升值,這是最主要的驅動力。一旦美元指數反彈,非美貨幣的升值態度就會反轉,瞬間貶值回去,吃掉近期的升幅,且新台幣升值太猛,價位肯定會修正。
對於美元指數的判斷,吳嘉隆指出,關鍵是「美德利差」,意即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減去德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美元指數最大成分來自歐元,而歐元區最大的是德國,國家之間的利差驅動著國際資金移動,從而決定了匯率波動方向。
目前美德利差在數月前先跌後漲,目前持續走高。吳嘉隆認為,美德利差持續走高,美元指數一定會追上來,屆時這種美元指數走低、美德利差走高的不合理現象會消失,當美元指數將來會反彈,而台幣即會開始貶值了。目前市場上有人預期美元會貶值到 27-28,這是市場預期心理,是短期現象,將來會修正。
同時面對台幣匯率升值及美國關稅政策的「夾殺」,在當前的總體經濟風險下,投資人可採取哪些避險策略?
吳嘉隆認為,目前要做到避險是相當不容易的,但仍有一些投資人可考慮的應對策略,最簡單的就是持有現金,這是最簡單的避險方法。另外,購買好股,特別是被錯殺的優質股票,可趁機買些體質好但股價被低估的優質股,比如台積電。此外,若還有現金部位,趁房市低迷,可考慮購買房地產或物業。
在類股方面,可留意具防禦性概念的產業,包括消費生活必需品、藥品等類股,不管經濟好壞都是剛需;能源概念股、海運股和航空股,皆受惠於油價下跌的產業,在油價持續下跌下,這些使用石油的行業將因此受益。
談及新台幣升值對台灣 GDP 的影響,吳嘉隆指出,若從計算角度來看,如果 GDP 的以美元計價,會因台幣升值,使得原以台幣計價換算成美元時變多,因此美元計價的 GDP 會享受到台幣升值的利益。
至於台幣升值受衝擊產業,吳嘉隆指出,首先最不利於出口業,從科技業到傳統產業,預計都會受到打擊,台灣的出口產品相較其他競爭國家更貴,當然影響出口競爭力。但相對來說,新台幣升值有利於進口,對於需要進口原油、原物料、機器設備、零組件等的產業,生產成本會因台幣升值而降低,故這些產業會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