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車天花板破裂!Q1淨利暴跌43% 川普關稅不確定性讓賓士棄財測 也不買庫藏股

今年第一季,德國車廠賓士再度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焦點,這家擁有 135 年歷史的德國豪華車廠在上周三 (4 月 30 日) 發布的最新一季財報中宣布,因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對獲利造成重大衝擊,正式放棄全年財測目標,這一決定標誌著賓士正面臨高端化策略與全球市場動盪的雙重考驗,該車廠核心財務指標全面下滑的現狀引發產業震動。
財報顯示,賓士今年首季營收年減 41% 至 22.89 億歐元,淨利跌幅更深達 43% 至 17.31 億歐元,汽車業務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 9% 降至 7.3%,其中乘用車交付量連 3 季走降,全球銷量年減 7% 至 52.92 萬輛。值得注意的是,電動車銷量降幅更為顯著,純電與插混車型合計銷量較年減 10% 至 4.55 萬輛,暴露出新能源轉型的階段性瓶頸。
賓士發出聲明直言,美國川普政府關稅政策的波動性導致公司無法準確評估市場需求變化,進而放棄原定的 10%-12% 利潤率目標,以及 50 億歐元股票回購計畫。
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已對全球供應鏈和消費者行為產生連鎖反應,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數據顯示,美國作為歐盟最大汽車出口市場,去年接收了價值 384 億歐元的歐洲車輛,其中賓士母公司戴姆勒集團貢獻 73% 的份額。
隨著美國對進口車加徵關稅的可能性持續升溫,歐洲車廠正面臨利潤擠壓與市場收縮的雙重壓力。
市場表現的區域分化更加劇賓士的策略焦慮。儘管美國市場銷量微增 1%,但歐洲和中國這兩大核心市場都顯著下滑。高階車款 (S-Class、EQS 等) 佔比雖提升至 14%,但 6.5 萬輛的絕對銷量較去年同期仍下降 2%,反映出豪車市場需求疲軟與消費預算收緊的雙重壓力。
此外,Van 業務板塊更是遭遇重創,總銷量年減 21%,即使電動廂型車銷量激增 59% 至 5000 輛,仍難以扭轉整體頹勢。
面對多重挑戰,賓士正加速推進「Mastering Transformation」策略,自主研發的 MB.OS 作業系統進入關鍵落地階段,點到點輔助駕駛與線控轉向技術將於年內首次搭載量產車型,預計 2026 年後形成完整的軟體服務生態。
產品矩陣方面,純電 GLC 完成極寒測試,Vision V 概念車在上海車展亮相,瞄準高階 MPV 市場。
不過,現實困境依然嚴峻,賓士今年首季純電動車銷量年減 13%,中國等核心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產品力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
繼退出阿根廷市場後,賓士宣布將資源集中於中國、歐洲和中東等高利潤區域,同時加速建構區域化供應鏈體係以因應歐洲碳規升級。
專家指出,賓士這種「少而精」的產能策略雖有助於維持品牌溢價,但也意味著放棄新興市場成長紅利。
賓士對今年業績指引的保守預期也顯示對市場環境的深度憂慮,該車廠已下調全年營收、EBIT 及自由現金流預估值。
但在產業性困局中,賓士並非孤例。保時捷因關稅影響導致利潤率預期收縮,通用暫停 2025 年獲利預測並凍結股票回購,奧迪、捷豹路虎等歐洲車廠則選擇暫停對美交付。
根據 GlobalData 數據,美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進口國,去年近半車輛依賴進口,這種市場結構使得任何關稅政策調整都可能引發全球供應鏈地震。
專家認為,對賓士來說,如何在維持高端品牌形象的同時重構獲利模型,如何在電動轉型中平衡研發投入與回報週期,將成為決定賓士未來十年競爭地位的關鍵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