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房價壓力大 北市老宅交易量占比10年間從31.9%走揚到54.7%

台北市因開發早,大齡宅眾多,也連帶造成台北市各屋齡住宅的交易占比出現明顯變化。房仲業者比較 2015 年至 2024 年的 10 年間,台北市屋齡超過 30 年的住宅交易量在十年間從 3278 件增加至 6294 件,增幅高達 92%,交易占比也從 31.9% 擴大至 54.7%,成為當前台北市房市交易的主流類型。
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在 2015 年台北市的住宅交易主力為屋齡 10 年內的住宅,交易占比高達 41%,是當時的住宅交易主力。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雖然台北市開發相當早,但在 2005-2015 年期間,台北市仍有相當程度的素地進行開發,新屋供給量大。如南港重陽重劃區位於開發初期,內湖區、信義區也有許多土地供給,建商推案積極。因此 2015 年時,屋齡 10 年以下的住宅交易量較高。
但隨著台北市逐漸開發完全,素地日趨稀缺,再加上住宅持續老化、以及新建案房價不斷攀高的情況下,到 2025 年,台北市住宅交易主力的屋齡帶已是屋齡 30 年以上,占比甚至超越半數。反之,屋齡 10 年以下的住宅交易占比於 2025 年時,已從 41% 降到 17.5%。
陳金萍進一步分析,近年來全台房價上漲明顯,作為房價最高的台北市,許多建案單價更是不斷攀上新高。為了讓民眾負擔得起,許多建商紛紛推出小坪數而高單價的住宅,也促使許多民眾轉而鎖定價格和坪數更加實惠的老宅。
陳金萍表示,在永慶房產集團 2025 第二季房產趨勢前瞻報告中,當民眾被問到是否會考慮購置屋齡 30 年以上的無電梯集合住宅,雙北地區有意願購置的民眾占比均在 3 成以上,是七都中占比最高者。顯示在雙北市因高房價、新屋物件稀缺的影響下,部分民眾仍會考慮購置屋齡超過 30 年以上的住宅。
當進一步詢問民眾最在意老屋的何項住宅問題時,超過 6 成消費者最在意老屋建物結構安全和耐震能力,關於水電管線老化和漏水問題,也有超過 4 成民眾相當關心。陳金萍指出,網路民調的結果顯示,由於台灣位處地震帶,民眾對於住宅的結構和耐震能力相當重視。
為了解決住宅老化所產生的安全問題,內政部於 2 月初公布將推動「老屋延壽計畫(草案)」,希望在都更、危老之外,提供另一項可行的住宅改善方案。預計將透過補助與改善措施,延長建物使用年限、提升居住安全與生活品質。內政部表示,預計最快將於 5 月初提出初步規劃版本。此草案若順利上路,對於居住老宅和有意購置老宅的屋主,有望獲得更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