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上周創2020年來新低 德媒:川普「無意間重創」俄羅斯經濟

國際油價周一 (14 日) 小漲作收,雖從上周創下的 2020 年來低點反彈,但漲勢仍因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而相當有限,而油價走勢疲弱也對俄羅斯經濟造成打壓,即便美國未對俄國加徵對等關稅。
德國《世界報》報導,儘管川普從未公開威脅對俄加徵關稅,甚至釋出緩解對俄制裁與開展經濟合作的可能性,但其貿易戰策略引發的全球經濟震盪,已使俄國陷入「政策無心之害」的困境。這場經濟風暴的核心在於國際油價暴跌。自 4 月初以來,布蘭特原油價格一度跌破每桶 50 美元,直接衝擊俄羅斯這個全球最大產油國之一的財政收入。
分析指出,油價崩跌不僅是因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摩擦升溫,更源於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意外大幅增產的決策,這讓俄國原本依賴高油價支撐的財政預算面臨缺口。
摩根大通周一也調整未來幾年的油價預期,將這些變化歸因於 OPEC + 產量增加和需求下降。該行目前預計 2025 年布蘭特原油價格為每桶 66 美元,低於此前預測的 73 美元,而 2026 年的預測已從 61 美元降至 58 美元。紐約 WTI 原油今年價格前景已從 69 美元降至 62 美元,2026 年的預測現在為 53 美元。
俄國財長西盧安諾夫近期透露,俄國年度預算編列基於布蘭特原油每桶 70 美元的假設,但現實價格已較此數字暴跌約 28%。這意味著,即便俄國未因俄烏衝突調降軍事開支,其財政赤字仍可能擴大至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3% 至 4%。
維也納國際經濟比較研究所 (WIIW) 專家 Vasily Astrov 警告,油價下跌與盧布走強的組合拳,正削弱俄國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這種反常現象源自市場對川普「親俄姿態」的預期,投資人押注美俄關係緩和,導致盧布兌美元匯率逆勢升值,進一步壓縮了能源出口收入換算成盧布後的實際價值。
與此同時,俄國央行將今年經濟成長率估值從過去兩年的 4.1% 大降至 1% 至 2%,顯示其經濟引擎正因外部環境惡化而驟然降溫。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俄國未因美國政策直接承擔關稅成本,但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其能源與原材料出口已感受到需求萎縮的寒意。
面對多重壓力,克里姆林宮強調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穩定經濟」,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政府正評估動用主權財富基金、調整貨幣政策工具等應對方案,但並未透露具體細節。
分析人士觀察到,俄國目前仍維持高額軍事與社會福利支出,顯示其財政政策尚未因危機轉向緊縮。這種「不妥協」立場雖彰顯國家意志,卻也令市場對其財務韌性產生質疑。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對俄策略的「間接殺傷力」,凸顯當前國際經濟相互依存的複雜性。當川普政府將關稅武器主要對準中國與盟友時,全球市場的蝴蝶效應仍使莫斯科承受「池魚之殃」。
Astrov 指出:「這場危機證明,在高度聯動的世界經濟中,任何大國的單邊行動都可能引發超乎預期的地緣經濟後果。」
隨著 90 天暫停期即將屆滿,俄羅斯能否在油價、匯率與政策空間的三重夾縫中找到破局之道,將成為觀察全球經濟走向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