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蘋果暫避關稅風暴 估值恐難重返高峰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蘋果暫避關稅風暴 估值恐難重返高峰(圖:REUTERS/TPG)
蘋果暫避關稅風暴 估值恐難重返高峰(圖:REUTERS/TPG)

《華爾街日報》(WSJ)周一 (14 日) 報導,蘋果 (AAPL-US) 暫時逃過了一劫,但挑戰還沒結束。

上周五,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等自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暫時豁免關稅,使蘋果得以避開原本將大幅提高成本的懲罰性關稅。這些關稅若全面實施,將迫使蘋果要嘛壓縮利潤、要嘛提高產品售價,對於一支 iPhone 售價動輒上千美元的品牌來說,都是極不理想的結果。

然而,即便在部分關稅撤回後出現市場反彈,蘋果股價上周仍較初次宣布關稅措施前下跌近 12%。相比之下,包含微軟 (MSFT-US)、亞馬遜(AMZN-US)、Alphabet(GOOGL-US)、Meta(META-US) 在內的「五大科技巨擘」(Big Tech)平均僅下跌約 2%。蘋果股價周一在盤前交易回升,反映市場對豁免措施的初步正面反應。

但這並不代表蘋果的危機已經解除。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周日表示,其他電子產品很可能仍會面臨未來的新一輪關稅,而川普本人也在社群媒體上強調「沒有人能逃過關稅」。此番言論為蘋果未來的經營前景再添變數。

投資人現在必須重新思考蘋果的估值應納入「川普折價」(Trump discount),反映川普政府對該公司及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日益增加的影響力。過去兩周市場對蘋果的動盪已證明,只要政府稍有風吹草動,蘋果便可能再次陷入類似「生存危機」的狀態。

蘋果如今也被迫面對製造基地過度集中在中國的問題。若需遷回美國生產,意味著成本將大幅上升,甚至會倒退回 20 年前的製造模式。蘋果在 2005 年首次在財報中揭示,其絕大多數產品最終組裝皆在中國完成。這一策略正是庫克早年主導供應鏈全球化的重要成果。

蘋果在中國製造 iPhone 與 iPod 後,其毛利率從早期的 20% 出頭一路攀升至 40%,這段轉型為公司帶來龐大利潤,但也深深綁定在中國製造體系中。現在即使美國政府尚未正式要求回流製造,但外部壓力已開始迫使蘋果加速布局多元化供應鏈,而這將是一場成本高昂的調整。

根據 IDC 硬體分析師 Francisco Jeronimo 指出,「主要美國科技公司極度依賴中國高效率、深度整合的製造體系。對智慧型手機、平板或筆電等高產量產品來說,快速轉移生產線幾乎不可能。」

此外,川普政府對蘋果施壓的方式可能不限於貿易。美國當局過去曾多次要求蘋果在 iOS 系統中設立「後門」,以協助執法單位解鎖設備。未來這項議題可能再次被提出,迫使蘋果在隱私保護與政府合作之間進退兩難。

過去蘋果股價基於其強勁現金流與高毛利,長期享有相較於其他硬體同業的溢價估值,但在這樣的地緣政治環境下,這樣的溢價將愈來愈難以維繫。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