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OpenAI從封閉走向開源 背後7個驚人真相

鉅亨網新聞中心
OpenAI從封閉走向開源 背後7個驚人真相。(圖:shutterstock)
OpenAI從封閉走向開源 背後7個驚人真相。(圖:shutterstock)

OpenAI 正值創紀錄的 400 億美元融資、3000 億美元估值的巔峰時刻,卻決定放棄自 2019 年以來堅持的封閉模式策略,這項看似矛盾的決策背後有多重複雜且深刻的原因,包括來自中國 DeepSeek 的競爭壓力、AI 價值重心的轉移、企業對靈活性的需求,以及與 Meta 在開源領域的潛在競爭。

表面原因:中國 DeepSeek 的崛起

OpenAI 突然改變策略似乎是受到中國新創公司 DeepSeek 今年 1 月的開源舉措影響。但有多位 AI 產業內部人士透露,這只是冰山一角。

深層原因:價值重心的轉移

隨著 AI 技術深入商業應用,價值正從模型本身轉向應用系統和客製化能力。Databricks 人工智慧副總裁 Naveen Rao 指出,「開源不是某種好奇心驅動的嘗試,它已成為 AI 使用的重要組成部分。OpenAI 希望透過其品牌和模型成為這一領域的參與者。」

例如一家金融公司,它不希望客戶資料離開自己的基礎設施流向外部雲端;或者一家製造企業,希望在不聯網的工廠硬體中嵌入 AI。在這些場景下,開源模型正是解決方案。

企業需求:靈活性勝過精確度

Forrester Research 高級分析師 Rowan Curran 指出,企業對開源 AI 模型的熱情不僅來自於準確性,更源於其靈活性和可移植性。

他進一步解釋,開源 AI 模型可以在不同的雲端平台上運行,甚至可以在公司自己的資料中心、工作站、筆記型電腦或機器人上運行,而不是綁定到一個供應商。「這種從雲端到邊緣的端對端解決方案能力,正是 OpenAI 目前缺少的一環。」

與 Meta 的暗戰

OpenAI 的開源策略不全是針對 DeepSeek,很可能是為了與另一個強大的開源競爭對手——Meta 一決高下。 Meta 計劃在本月底發布其開源模型系列 Llama 的第四個版本。如果 OpenAI 想奪回生態系中的影響力,就必須挑戰 Meta。

OpenAI 的挑戰:艱難的平衡術

雖然 OpenAI 的開源模型是對 DeepSeek 的直接回應,但「DeepSeek 時刻」」確實表明中國新創公司在 AI 競賽中已不落後,如果 OpenAI 現在不瞄準開源社區,它將失去大量影響力。

這也造成了 OpenAI 傳遞矛盾訊息的尷尬局面。一方面強調開源模式的危險性,一方面又需要利用開源社群的影響力。商業上,他們還需要確保開源模式不會與自己的付費產品競爭。

OpenAI 開源的未來展望

儘管奧特曼的言論暗示 OpenAI 的開源策略會更加寬鬆,但 Curran 認為沒有理由相信 OpenAI 的開源模型會在數據或訓練方法方面比 Meta 或 Mistral 的商業開源版本更加透明。

這項策略轉變是否能引領 AI 領域進入一個更開放、更具協作性的新時代,還有待觀察。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