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基金瘋狂拋售科技股 創6個月來最快減持速度

《財富雜誌(FORTUNE)》報導,美國避險基金對資訊科技股票的配置比率已降至16.4%,為五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一變化釋放出投資者情緒轉向的信號。
高盛集團主經紀商業務部門 (Prime Services) 最新報告顯示,避險基金正在加速減持全球資訊科技股票,本輪拋售潮創下六個月以來的最快減持速度。
科技板塊本來就面臨業績波動,現在在高盛的主經紀平台上已成為賣超最高的行業,其中美國科技股成為此次拋售潮的重災區,約佔全球淨賣出量的 75%。拋售最嚴重的板塊集中在半導體和半導體設備領域,只有電子設備和通訊設備兩個子板塊未經歷資金淨流出。
多年間,避險基金對科技股的配置始終保持偏高比例,押注該行業的持續創新與強勁獲利成長。然而,不斷加劇的宏觀經濟壓力,包括影響全球貿易的關稅威脅、過高的公司估值以及公司可持續收益的不確定性等,都可能引發這波去風險化操作,但也可能是機構在 2025 年一季度臨近尾聲時的戰術性倉位調整所致。
摩根士丹利上周四發布的報告顯示,避險基金還在加強做空力度,輝達 (NVDA-US)、超微半導體 (AMD-US) 和特斯拉 (TSLA-US) 成為其前三大做空標的。美國科技股多空比率已跌至 1.82,處於五年期 12% 的低分位水平,這表明多數基金已不再對該板塊進行方向性押注。
本輪拋售潮的主因是避險基金削減多頭部位與增加空頭押注,反映出避險基金對該板塊的前景趨於悲觀。科技股經歷動蕩的一年,因為這些科技公司往往估值較高且有極高的本益比,但今年有多重因素使科技股承受了更大壓力。
今年 1 月,中國高級人工智慧推理模型 DeepSeek 發布後,投資人對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信心受到衝擊。該公司的 R1 人工智慧模型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導致美國科技板塊的市值一天蒸發近 1 億美元,促使人們重新思考 AI 公司的估值。
DeepSeek 聲稱其最新模型的開發所使用的是性能較弱但成本更低的晶片,對輝達股價帶來下行壓力,進一步引發拋售潮,因為投資者擔心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恐減少對輝達高階晶片的需求。
川普總統的關稅措施導致貿易戰升級的威脅,也衝擊了科技股的行情。川普宣布將對「所有國家」加徵關稅並威脅對俄羅斯石油徵收關稅的次日,美股暴跌。
周一,台積電、SK 海力士、三星和東京威力科創等晶片廠商的股價全線下跌。一些投資者和分析師擔心,科技股可能陷入 AI 所催生的泡沫。雖然 AI 潛力無限,但 AI 開發公司的估值快速上漲,也引發了這些公司是否被過度炒作或估值過高的擔憂。
在上周發布的戰略報告中,高盛試圖讓投資者相信科技板塊依舊存在大量投資機會,打消了投資者認為科技板塊陷入 AI 泡沫的擔憂。報告指出,儘管當前對大型科技公司股票的拋售潮,被拿來與 25 年前的互聯網泡沫相提並論,但 2000 年與 2025 年的關鍵區別在於,如今科技股不斷攀升的估值在很大程度上擁有強勁基本面的支撐,例如企業利潤的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