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面對川普對中課徵關稅前景 美企無奈先加大囤貨
據《華爾街日報 (WSJ)》報導,在美國大選日當晚 9 點左右,川普重返白宮的態勢明朗,Jason Junod 聯繫了他的護膚品公司在中國的供應商,訂購了價值約 5 萬美元、相當於一年供應量的庫存,這是他能負擔得起且有地方存放的最大庫存。
原因無他,Junod 認為,對於競選時說過的要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 60% 關稅的承諾,川普是認真的。身為護膚品公司 Bare Botanics 的創辧人,他需要趕快動作避免損失。
這是許多美國企業在川普第一任期內使用的一套策略:在關稅頒布之前囤積進口商品。他們也正在考慮如何應對關稅一旦生效—是否能夠提高價格以及是否需要尋找中國製造商的替代品。
上個月中國的出口已經激增,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可能至少部分是由於選舉結果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提前出口。 10 月中國出境貨運量年增近 13%,遠高於市場普遍預期,且較 9 月的 2.4% 增幅大幅成長。
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國,美國是最大的買家。美國公司去年購買了約 4,30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其中電腦和電子產品佔最大份額。
華爾街經濟學家表示,由於提前下單,中國出口成長在未來幾個月應該會保持強勁。
在廣東省一家電子製造商從事行銷工作的 Wan Junhui 表示,他的公司最近發現美國客戶的詢問有所增加,並且「明顯感到不安」。他表示,到目前為止,關稅尚未對銷售產生重大影響,但買家最終會吸收關稅,有時還會提高最終客戶的價格。
他說:「我們將盡最大努力集中精力降低成本,以幫助緩解局勢並度過這個嚴冬。」
儘管中國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已從 2017 年的 22% 下降至 2023 年的約 14%,但中美之間不斷上升的關稅,對於遏制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總體貿易逆差或中國的總體貿易順差,幾乎沒有作用。
國際貨幣基金 (IMF) 表示,持續的貿易不平衡是由美國消費者的強勁需求和中國國內需求的疲軟造成的。美國公司增加了從越南等地的進口份額,而中國則增加了對東南亞等地區的出口。
關稅不是由出口商支付,而是由進口產品的企業支付。經濟學家表示,這些企業通常會透過提高價格將大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一些經濟學家懷疑美國能否成功將中國產品的關稅全面提高至 60%。高盛 (Goldman Sachs) 的經濟學家預測,對中國徵收額外關稅平均會使有效關稅稅率增加 20 個百分點。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供應鏈管理教授 Chris Tang 表示,提前進口「是一個短期解決方案」。在關稅持續上漲和擴大的世界中,企業可能需要採取額外的策略。
密爾瓦基 ABC 集團的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 Joe Jurken 預計,儘管他的客戶加大了從越南、印度和柬埔寨等國的採購力度,但中國仍將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製造業,該公司幫助美國企業管理亞洲供應鏈。
他說,中國已經開發了基礎設施、通訊和交易管道,使西方公司可以輕鬆開展業務,而其他國家仍在開發這些系統。此外,其他國家的製造商很難擊敗中國供應商的低價。
Jurken 指出,中國絕對無法被取代,其他市場只能是備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