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完美退休金計畫 打敗通膨每年穩賺7%+
撰文:師慧君
你有信心存到足夠的退休金嗎?這個問題對多數台灣人來說,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先來看看由國泰投信與台灣指標民調所做的「2024 年全民退休大調查」。該份調查以 35~55 歲、尚未退休的民眾作為統計分析對象,結果顯示,民眾預估的退休年齡平均在 60.1 歲,預期自己需要的退休金平均為 1,432 萬元;然而,認為自己財務準備足夠的人只有 29.2%,連 3 成都不到,自認為財務準備不足的人則高達 67.5%。
另一項值得玩味的調查結果是,最多人使用的投資理財方式是「保險」,有將近 7 成民眾選擇了它,比例遠遠超過第 2 名的「股票」(55.2%),和第 3 名的「定存」(50.7%)。至於近年相當熱門的「ETF」(32.1%),只排在第 5,還輸給第 4 位的「房地產」(34.9%)。
台灣民眾理財太保守 近 7 成退休金準備不足
保守的理財方式雖然規避了投資風險,卻抵禦不了以下 2 種風險。
1. 長壽風險:長壽固然是件好事,但「錢花完了人還沒死」,卻會是人生一大悲劇。根據國發會推估,2050 年時,國人平均壽命將達到 85.63 歲,屆時活到 90 歲、甚至 100 歲以上的人勢必也將大幅增加。社會保險(如勞保、公保、農保)和職業退休金(如勞退、軍公教退休金)未必可靠,目前勞保基金和公教人員退撫基金仍有破產風險,即使政府持續予以撥補,還是有可能因制度改革而讓給付金額縮水。
此外,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的「不健康餘命」約為 7.4 年(該數據會隨平均壽命增加而上升),這也代表民眾退休後,可能有 3 分之 1 到 2 分之 1 的時間處於不健康狀態,若沒有儲備足夠的退休金,晚年恐將飽受「老、病、窮」的折磨。
2. 通膨風險:近年台灣的通膨率約為 2%~3%,若以 2% 計算,20 年後的 1,000 萬元,只約當現在 670 萬元左右的價值,換句話說,如果這筆 1,000 萬元不進行任何投資,將會被通膨白白吃掉 330 萬元!
不想工作到死就要提早開始 3 解藥助你搶救退休金
「很多人是到 4、50 歲之後發現自己的退休金不夠,才想到要投資,這些人以前只想要『保本』,不敢冒險,現在卻因為焦慮,把大筆資金重押在股票,這其實是很矛盾的。」擅長退休理財的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郭俊宏指出,許多中年族群除了定存、儲蓄險以外,只對股票較有認識,對 ETF 等其他商品並不熟悉,再加上近年股市大好,便容易將股票當成搶救退休金的解藥。
不過,這些投資「老白」的觀念卻未必正確。「我有一位朋友只存了一檔金融股,但他每天聽股票,漲了就開心,跌了就難過。」郭俊宏直言,很多人的退休投資放錯重點,明明該關注的是長期績效,卻因為短線波動搞得心情七上八下,或是選到了和自己風險屬性不符的商品,心態承受不了,反而不利於達成目標。
那麼,到底該怎麼挑出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呢?郭俊宏給出 3 個簡單的結論:
1. 投資工具的報酬率越高,對抗通膨的能力就越好,但相對的風險也越高。
2. 報酬率至少要打敗通膨,否則將來貨幣的實質購買力下降,退休金仍會不夠用,建議通膨率以 2% 來評估。
3. 年紀較輕的人可以靠時間分散風險,即使將資金單押在風險較高的投資工具也無妨,而年紀較長的人必須維持本金的穩定,避免虧損,因此不適合承擔過高的風險。
以定存、保險、房地產、股票、基金、ETF 等 6 種投資工具的平均報酬率來看,定存的長期年化報酬率僅有 0.5%~1.5%,無法打敗通膨率,自然不會是用來儲存退休金的好選擇;保險又以儲蓄險占市場比重最高,台幣儲蓄險的年化報酬率僅約 1%~2%,而美金儲蓄險的年化報酬率雖有 3%~4%,卻存在著匯率風險,實際報酬率可能會因為匯差損失而降低;若單純以投資的角度來看,房地產的長期年化報酬率僅有 3%~5%(只考慮房價增幅),輸給股票、基金、ETF 等商品;股票的長期年化報酬率為 6%~10%,是 6 種投資商品中最高的,相應的風險自然也最高;基金的長期年化報酬率約為 3%~7%,雖然遜於股票,但優點是不需投注太多心力,適合懶人和想用小錢分散布局的投資人;ETF 的長期年化報酬率為 4%~8%,較基金略高,交易的便利性也勝過基金,但若只投資國內發行的 ETF,標的選擇會較基金少很多。
單筆投資勝過定期定額 越早投資越省力
最後來看看,以相同金額投入上述 6 種投資工具,會產生多大的差異。若以前文提及的民眾平均期望退休金 1,432 萬元為目標,假設每月定期定額投入 1 萬元,選擇股票需用 29 年來達成目標(年化報酬率以 8% 計),選擇 ETF 需要 35 年(年化報酬率以 6% 計),選擇基金需要 39 年(年化報酬率以 5% 計),房地產、保險、定存則分別需要 44 年、68 年、78 年(年化報酬率以 4%、1.5%、1% 計)。
若以普通人的壽命和工作年限來衡量,僅有投資股票、ETF、基金才有機會存夠退休金,而其他 3 種投資工具並不值得考慮。
再以單筆投資的方式計算,假設 65 歲退休時需存到 1,432 萬元,以股票作為投資工具,若從 45 歲開始存,需投入 320 萬元,但若提早 10 年、從 35 歲開始存,僅需投入 150 萬元,若再提早 10 年、從 25 歲開始存,更只需要投入 70 萬元!這就是複利帶來的神奇威力。
總結來說,退休投資的成功之道,不外乎選擇對的工具和盡早開始投入。其次,則是將資金妥善分配在不同類型的資產當中,以降低波動度,讓退休理財更為安心。
來源:《Money 錢》206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Money 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