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最慘!英特爾Q2財報「沒一塊好」 股價一天崩26%
美國半導體巨擘英特爾 (INTC-US) 上週四 (1 日) 公佈令人失望的今年第二季財報與本季財測數字後,隔天股價暴跌 26%,創 50 年最大跌幅,市值蒸發逾 300 億美元,直接回到十多年前。
悽慘的財報表現與更為黯淡的業績預期,加劇市場對英特爾前景的擔憂情緒。過去幾十年,英特爾是矽谷毫無爭議的晶片巨頭,摩爾定律奠定了晶片產業的基礎,更與微軟攜手開啟 PC 時代,但短短幾年就被輝達 (NVDA-US) 、博通 (AVGO-US) 、超微 (AMD-US) 、高通 (QCOM-US) 及安謀 (ARM-US) 超過。
以上週五 (2 日) 收盤價計算,輝達市值超過 2.6 兆美元,博通市值 6695 億美元,超微 2144 億美元,高通 1775 億美元,安謀 1200 億美元。
市場中甚至有人預測輝達可能會取代英特爾,納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成為晶片業的標誌企業。股價漲勢強勁的輝達取代股價持續低迷的英特爾,有助於該指數在走勢方面超過標普 500 指數。
英特爾今年第二季營收年減 1% 至 128 億美元,雖然 PC 業務是個罕見亮點,營收成長 9% 至 74 億美元,抵消資料中心業務下滑的不利因素,但獲利劇減 85% 至 8300 萬美元,淨虧損 16 億美元,不如一年前 15 億美元獲利。更糟的是,英特爾預估本季度營收比分析師預期低了 10%,毛利率比市場預期低了 25%。
但眼下晶片產業正是豐收季節,超微上週二 (7 月 30 日) 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第二季營收成長 9% 至 58 億美元,獲利成長 19% 至 11 億美元。營收雖只有英特爾的一半,但市值卻是英特爾的兩倍。
相較於成長陷入停滯的 PC 產業,資料中心是目前前景最大的市場,但英特爾卻在該領域缺乏競爭力,且未趕上 AI 浪潮。即便是沒有輝達那樣的 GPU 先發優勢,與及時轉向加入 AI 浪潮的微相比,英特爾的市場反應和產品部署也太慢。英特爾最新的 AI 晶片要到今年第三季才會投產,此前預估有望為今年營收貢獻 5 億美元。
讓投資者感到失望的是,英特爾在財報公布後的分析師會議上未進一步更新 AI 晶片方面的預期。即便能如期實現,也遠遠不及競爭對手。超微預估其 AI 晶片 MI300 今年有望帶來 45 億美元的營收。
在眼下這個青黃不接的階段,英特爾的確沒有什麼提振市場的消息,只好在財報發佈後宣佈 100 億美元的撙節計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裁員 15%,這意味著有 1.7 萬人將因此離開英特爾。此外,英特爾還宣布暫停派發股息,每年可以因此節省 22 億美元。
Creative Strategies 首席分析師巴哈林(Ben Bajarin)認為,雖然此前就有報導英特爾要進行大裁員,但是投資者覺得英特爾已經走過了最差的階段。 結果證明這還沒有結束。 市場認為英特爾的業務扭轉可能比想像的要更久。
除股價遭重挫外,上週五英特爾的債券也遭到投資者拋售,信用利差擴大 15-20 個基點。債市受挫會影響到英特爾未來的融資成本,而英特爾目前急需資金投入晶圓代工業務。
雪上加霜的是,標普還將英特爾債券的 A - 評等置入信用觀察負面名單,意味著近期有可能下調債券評級。
美國分析師和媒體毫不客氣地指出,若非拜登政府給出的慷慨補助,英特爾股價恐怕只會更加難看。很多投資人相信,作為美國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即便面臨重重挑戰,也會得到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援。
今年初,美國政府與英特爾達成了豐厚的補貼協定。英特爾不僅得到高達 85 億美元的直接補助,還有 110 億美元的低利貸款。
在晶片產業,輝達、超微和高通等巨頭都是無晶圓廠 (Fabless) 模式公司,只管設計晶元,生產製造交給台積電等代工巨頭,英特爾則是垂直整合製造 (IDM) 模式,不僅自己設計,還自己生產晶片。超微也曾是 IDM 模式,直到把晶圓製造業務分拆成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格芯。
為了得到美國政府豐厚的補貼,英特爾雄心勃勃地承諾,未來五年要在美國投入 1000 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俄亥俄州以及俄勒岡州投資新建晶圓廠以及擴大現有產能,創造萬個製造業工作崗位和 2 萬個建築業崗位。
按照目前規劃,英特爾今年資本支出高達 250 億 - 270 億美元,明年繼續投資超過 200 億美元,但糟糕的財報和融資環境,恐影響英特爾後續投資能力,讓執行長基辛格的 IDM 2.0 戰略面臨更多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