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從「蓋房子」到「頂竹筍」 中國北大全球首創全新晶體製備方法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北大全球首創全新晶體製備方法(圖取自北大物理學院官網)
中國北大全球首創全新晶體製備方法(圖取自北大物理學院官網)

根據中國北京大學研究團隊上週五 (5 日) 刊於《科學》雜誌的最新論文,該團隊在晶體製備方法採用「晶格傳質 - 界面生長」技術,首次實現層數及堆疊結構可控的菱方相二維疊層單晶的通用製備,讓材料如「頂著上方結構往上走」的「頂竹筍」一般生長,可保證每層晶體結構的快速生長和平均分布,極大提高晶體結構的可控性。

《新華社》報導,這種「長材料」的新方法有望提升晶片的整合度跟運算能力,為新一代電子和光子積體電路提供新的材料。

北大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與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長劉開輝教授介紹,傳統晶體製備方法的限制在於,原子的種類、排布方式等需嚴格篩選才能堆積結合,形成晶體。隨著原子數量不斷增加,原子排列逐漸不受控,雜質及缺陷累積影響晶體的純度品質。因此,急需開發新的製備方法來更精確控制原子排列,更精細調控晶體生長過程。

劉開輝及其合作者原創提出「晶格傳質 - 界面生長」的晶體製備新技術,也就是先將原子在「地基」,即公分級 0 的金屬表面排佈形成第一層晶體,新加入的原子再進入金屬與第一層晶體之間,頂著上方已形成晶體層生長,不斷形成新的晶體層。

實驗證明,這種「長材料」的獨特方法可使晶體層架構速度達到每分鐘 50 層,層數最高達 1.5 萬層,且每層原子排列分佈完全平行、精確可控,有效避免缺陷積累,提高了結構可控性。

北大科研團利用這一新方法已經製備出硫化鉬、硒化鉬、硫化鎢等 7 種高品質的二維晶體,這些晶體的單層厚度僅為 0.7 奈米,目前使用的矽材料多為 5 到 10 奈米。

劉開輝表示,將這些二維晶體用作積體電路中晶體管的材料時,可顯著提高晶片集成度。在指甲蓋大小的晶片上,晶體管密度可大幅提升,從而實現更強大的運算能力。此外,這類晶體也可用於紅外線波段變頻控制,有望推動超薄光學晶片的應用。

晶體是電腦、通訊、航空、雷射技術等領域的關鍵材料。傳統製備大尺寸晶體的方法,通常是在晶體小顆粒表面自下而上層層堆砌原子,好像蓋房子從地基逐層「砌磚」,最終搭建成「屋」。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