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AI項目迄今已738個入土為安 AI企業該何去何從?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圖:REUTERS/TPG)
(圖:REUTERS/TPG)

人工智慧 (AI) 熱潮下,各開發商不斷開發各種應用,AI 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卻也不斷往死亡方向奔赴,AI 工具聚合網站「DANG」顯示,迄今已有 738 個 AI 項目停止運行。

根據 AI 工具聚合網站「DANG」上的「AI 墓地」頁面,大多數項目載明背景、功能、技術應用,以及死亡的時間,截止 2024 年的 6 月,已收錄 738 個已經死了或停止運作的 AI 項目。

其中,Chadbot 、AI 寫作等文生文的產品一共 271 個,約佔 37%;AI 繪畫、AI 設計等文聲生圖的產品共有 216 個,約佔 29%;AI 語音、AI 視頻等文生音視頻產品共有 73 個,約佔 10%;AI 程式碼工具、SEO 優化工具等其他類別的產品約佔 33%。

一、套殼不當

歸納這些 AI 項目死亡的原因,其一是套殼不當,娛樂性大於實用性,例如 AI pick up lines (AI 搭訕語),用戶可每日免費生成 10 條搭訕文案,或支付年費 99.99 美元解鎖無限生成搭訕語且可靈活選擇的功能。

該 app 於 2022 年底上線,2023 年初就關閉了,除了實用性不高以外,競品大模型能力增強,令這種接入單一 API 的產品難以應對性複雜多變的社交場景。

此外,這類產品雖可通過廣告和用戶一次性購買取得收入,但留不住長期用戶與獲利能力不足,最中均將導致入不敷出而被迫關停。

其他套殼產品包括 AI 周報生成器、AI 哄女友文案生成器等 app 的失敗均是同樣道理。

但套殼不一定失敗,也有很多套殼產品因為精巧的設計和良好的定價策略,生存下來,例如 AI 助理 Monica,就是透過收購 Chat GPT for Google 升級的產品。

Monica 內建了 GPT4O、GPT4、Gemini、C 來的 LIAMA 3 等等大模型,因為良好的對話、搜尋、總結、翻譯、表格處理、圖片編輯等等功能,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就收穫了幾百萬的用戶。

又例如,有著套殼之王之稱的 AI 搜尋產品 perplexity AI 常年位居 A16Z 的 TOP50 生成式 AI 產品的前十名。

還有像 formula bot、Chatbase magnific、PDF AI 等等由獨立開發者搭建的套殼產品,都達到了數萬美元的 ARR,因此很多 AI 產品不是死於套殼,而是死於套殼不當。

二、獲利模式單一

這類 AI 產品的定價形式主要有兩種:充會員及買積分換體驗次數。以文生圖產品 pure PHOTOS APP 和 Anime AI 為例,前者為企業用戶提供積分購買服務,後者則將產品和服務打包成了不同的套餐出售。

或許是意識到了,自己面對的企業用戶不賺錢,自從 2024 年 5 月起,pure PHOTOS 開始嘗試隨用隨付的收費模式,用戶生成的圖片張數越多,分攤到單張圖片上的費用就越便宜。

但即使這樣,pure PHOTOS APP 仍然因為轉變得太晚,沒有能挽回頹勢。這類產品的問題在於,底層大多數都是存取了幾個主流的文生圖模型的 API,但是定價並沒有比底層模型的價格低多少。

以 patience AI 為例,底層接取了 stable diffusion、waifu diffusion、DALL-E 等一系列的模型,產品定價為 15 美元 1,000 個積分,約為每個積分 0.015 美元。如果按照生成一張圖片消耗兩個積分計算的話,每張圖片的價格約為 0.03 美元,這比 DALL-E2 產生單張圖片的 0.02 美元還要高。

如此不划算的價格,如果產品或是底層的技術再沒有較大的突破,最終走向死亡也是意料之中。

不過,即使是產品和設計上做到了足夠精巧,定價機制也設定的合理,一旦巨頭下場,新創公司也會受到影響。最典型的就是曾經被視為 Google 競爭者的 AI 搜尋引擎 Neeva,現在也躺在 AI 墓地裡。

三、資本不足對抗巨頭

Neeva 是由 Google (GOOGL-US) 前廣告業務副總裁卡爾拉瑪斯瓦米和 YouTube 前貨幣化副總裁維維克拉古納坦於 2019 年聯合創立,因為主打無廣告無追蹤器,優先考慮用戶隱私,一推出就廣受關注。

2023 年 1 月,Neeva 推出搭載了生成式 AI 的搜尋產品 Neeva AI,這是第一批整合 AI 功能的搜尋引擎。推出當月,流量就超過了微軟的 New Bing 和 Google 的 AI 搜尋內測版。

Neeva 也曾經是資本的寵兒,曾經獲得紅杉資本、Greylock Partners 等等知名 VC 的投資,融資金額累計達到 7,750 萬美元。然而運作了 4 年後,Neeva 撐不下去了,2023 年 4 月,Neeva 宣布永久關閉它的搜尋引擎。

2023 年 5 月,雲端資料庫公司 Snowflake (SNOW-US) 以約 1.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Neeva。由此可以看出,在 Google 微軟等等巨頭已經佔據了強勢生態位的情況下,AI 搜尋創業公司之間的競爭是極其重資本的遊戲,不僅產品需要差異化,更需要砸重金做行銷推廣,因此必須找到合適且可持續的獲利模式。

這兩類 AI 初創公司更能成功活下來

第一類是真正了解 B 端或 C 端使用者需求和痛點的企業,典型案例是 Answer AI。

該 app 是面向北美市場的 AI 家教產品,主要的功能是拍照解題加論述。有別於上一代只能拍照搜題的產品,Answer AI 不僅能夠搜題,還能夠解題,在給出答案的基礎上還可以給出論證的過程,題目也不局限於題庫中的題,而是可以在模型的能力範圍之內解答從來沒有見過的新題目。

第二類是做出 Chat GPT、Midjourney 這些生成式 AI 產品所替代不了的功能,能夠把某個細分的場景打透、打穿的企業,典型代表是一個名叫 Bitly 的短 URL 工具企業,以及類似的 Video AI。

這看起來雖然不像 AI 產品,但 Bitly 以簡潔的互動操作、穩定的服務能力、自備統計功能等等特點,被許多人評為最好用的短鏈工具,就連社群平台 X 都已經悄悄地使用 Bitly 取代了原先的短 URL 服務 Tiny URL。

即使是 2022 年的 Chat GPT 橫空出世,許多人開始用 Chat GPT 等 AI 工具來實現長連結縮短連結的功能,也並沒有動搖 Bitly 的成長基本盤,因為 Chat GPT 這些 AI 工具產生的短鏈,打開之後常出現錯誤的頁面。

AI 影片編輯工具平台 Video AI,也有同樣思路。

Video 點 AI 能夠自動一鍵將長影片轉化為短影片,用戶只需要將影片上傳或者是將連結複製並在 Video AI 貼上,就會自動在雲端剪輯出長影片的精彩片段,還能智慧跟踪人臉部並且添加字幕,同時支援適配各個短影片平台的格式。

Video AI 可以將影片編輯和處理時間縮短高達 90%,以前需要 3 個人將近一周才能夠完成的工作,現在使用 Video AI 只需要 15 分鐘即可完成。

雖然像 Runway、PicPick、Pixwords、Sora 等等平台更強調長影片的生成能力,但卻忽略了真正有市場、真正受到用戶歡迎的還是短影片。

Video 點 AI 正是抓住了被巨頭忽略的領域,不在影片生成領域與各家競爭,而是另闢蹊徑,更加市場需求導向的去做 AI 影片剪輯產品,進而在 AI 影片的生態位中佔領了一席之地。

以上就是那些已經死去的 AI 計畫可以帶給我們的一些啟發。如今市場環境與機會瞬息萬變,對一家 AI 企業來說,護城河不再是先決的條件。

畢竟,只有當企業真正擁有了值得護的東西的時候,護城河才有意義。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