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領導人會談時隔四年半重啟 釋出什麼信號?
睽違四年半,中國、日本、韓國周一(27 日)將在首爾舉行三方會談,專家推測這三個國家可能會跳過棘手的地緣政治問題,轉而討論貿易、供應鏈穩定、旅遊業免簽證等問題。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周日上午乘包機離開北京,赴韓國出席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李強中午抵達首爾,韓國政府高階官員、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等到機場迎接。
據《新華社》報導,李強周日下午拜會韓國總統尹錫悅。雙方同意適時舉行外交部門高級別戰略對話、副部級外交安全 2+2 對話,適時啟動中韓 1.5 軌對話交流機制。雙方同意加快推進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發揮好經濟部長會議和產業投資合作、產供鏈合作、出口管制對話等溝通機制作用,重啟中韓人文交流促進委員會和青年交流,進一步為兩國人員往來提供便利。
中國是日本、韓國最大貿易夥伴,2022 年中韓、中日貿易額分別約為 3,623 億美元和 3,574 億美元。三國貿易額從 1999 年的 1,300 億美元增至 2022 年的 7,100 多億美元,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的比率從 17% 提升至 24%。
《環球時報》指出,中外多名受訪學者表示,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自 2019 年 12 月後停擺,如今再度舉行,釋出推動三國合作重回正軌的積極信號,對亞洲和世界都有重要意義。
《環球時報》並說,在談及此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談時,「面向未來」成為各方最常被提及的熱詞,彰顯各方渴望以重啟對話為契機,加深了解、增信釋疑的共同心願。
「日中韓三國領導人時隔約四年半重聚在一起,共同討論關切問題、了解彼此想法,這本身就釋出了三國關係重回正軌的積極信號。」東日本國際大學客座教授西園寺一晃周日表示,在當前複雜的政治格局下,日中韓領導人會談會談,有助於三國之間構築起具有建設性意義的穩固關係,將對東北亞、亞洲甚至世界產生巨大影響。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村田忠禧認為,三國互為重要鄰國,各自在東北亞發揮重要作用,應以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重啟為契機,發展更為密切的合作關係。與此同時,中日韓相互交換意見、闡明立場、理解彼此的想法,尤為重要。
據《法新社》報導,中日韓周一將在首爾舉行三方會談,專家推測這三個國家可能會跳過棘手的地緣政治問題,轉而討論貿易、供應鏈穩定、旅遊業免簽證等問題。
首爾峨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 Lee Dong-gyu 表示,這三個國家的政治立場出現顯著差異,且日韓與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的關係日益密切。
Lee Dong-gyu 說,中日韓在關鍵問題上,包括平壤核威脅、中俄關係日益密切,存在明顯立場分歧,這三個國家幾乎不可能建立共識。因此,為了確保三邊會議取得成功,他說,他們不會討論這些話題,寧願模糊地談論,並強調三國之間的合作。
東京大學經濟安全研究計畫副主任川井大介(Daisuke Kawai)也說:「在安全方面,這場會談不會有任何實質性成果。」
《華爾街日報》則指出,這場會談凸顯了日韓尋求在美中兩大國之間取得平衡:日韓在國安上依賴美國,但日韓在經濟上仰賴中國,畢竟中國是日本、韓國最大貿易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