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將來銀行拚獲利,三大「黏客」戰略能掙脫虧損泥淖?

遠見雜誌
(圖:遠見雜誌)
(圖:遠見雜誌)

文/廖君雅

台灣三大純網銀中,最晚開業的將來銀行,雖借助股東之力大量「獲客」,但要甩脫巨額虧損,端視三大「黏客」戰略成效。

從 2021 年起,樂天、Line Bank、將來銀行等三家純網銀陸續開業以來,業界討論的焦點,已從可望帶動何種改變的「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轉為關心它們何時能擺脫虧損,正式獲利。

其中,由中華電信、兆豐銀行、新光集團、全聯實業、凱基銀行、關貿網路六大企業合資籌建的將來銀行(以下簡稱將來銀),初試啼聲時,就以「銀行帳號自由選」(任選後十碼數字)的創新服務打響名號。

這家號稱「國家隊」的網路銀行,起步雖看似順遂,卻也出現新創公司正式上線營運前的常見課題,包括成員背景組成多元、「雜牌軍」的不同視角與文化 DNA;加上外界對國產鯰魚的熱切期待,反而成為無形的沉重壓力。

也因此,在歷經多次磨合、內部衝突及人員更迭,將來銀成了第一個成軍,卻最晚獲金管會發照放行的純網銀。

「我們有全台最大的股東生態圈,(業務發展)會鋪天蓋地!」來自中華電信、先前無金融背景的將來銀行董事長鍾福貴在開業之初,就信誓旦旦地承諾,會打造美好的「將來」。

究竟,比其他兩家晚了約一年開業、股東結構最多元的將來銀,經營層當初喊出的兩年拚百萬戶目標,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

獲客靠股東:全聯、兆豐、中華電 

端看將來銀這兩年的路徑,確實大幅借助股東通路資源,進而獲客。包括與全聯聯手、讓其獨資的全支付綁定將來銀行帳戶消費,不僅在全台千家全聯貼上廣告打開知名度,更創國內首家零售背景電支業者與純網銀合作的首例。

全支付在 2022 年 9 月推出,截至今年 1 月初,會員數已突破 460 萬,在「線上購物」及「線下實體店面」逾 22 萬個據點。只是,股東帶進門,要在金融業的激烈競爭中突圍,仍要靠自己。

第二步,加入信用卡紅海戰局。去年 12 月,將來銀結盟第二大股東兆豐銀行發行聯名卡,補上簽帳金融卡之外的另一塊拼圖。身為公股的兆豐銀,瞄準將來銀平均年齡 35 歲的數位存款戶能量。優惠方面,雙方祭出分期和回饋二選一,最高 11%及 11 期零息自由選,也蔚為話題。

第三步,則是取得最大股東中華電信的實際支持。今年 3 月底,中華電信個人家庭分公司總經理胡學海親自站台力挺將來銀,雙方共推 ESG 永續,在每月平均 200 萬人次造訪門市繳費的頻率中,透過臨櫃、廣告牆,協助將來銀曝光,更鼓勵透過將來銀帳號扣繳中華電信帳單享回饋,除達到減少碳足跡的效益,也期盼透過母雞帶小雞的效益,讓礙於法規無法有實體客服通路的將來銀增加曝光度和信賴感。

但 2023 上半年,將來銀就累積虧損逾 30 億元,逼近法定上限,最後驚險增資過關。回歸本質,將來銀自身競爭力,才是進一步「黏客」的獲利關鍵。

黏客靠產品:轉帳、房貸、拚財管

分析其目前三大戰略,第一是社群聲量,在各家銀行因成本大幅近期砍福利,將來銀仍提供高達 66 次免費轉帳,不僅留著作為最大亮點,更有效提升用戶活躍度,尤其培養不少鐵粉。

第二是可帶來收益的放款業務。去年 4 月,將來銀領先業界試辦「全線上申辦」房貸,經過半年試辦期,今年獲准正式開辦,成為業界首家可享房貸服務的銀行,也以「地板價」利率做為號召亮點。

鍾福貴期待,透過接下來開辦的外匯、證券交割扎穩根基,開始轉虧為盈。許柏林也補充,今年存款、放款、財管、外匯四大產品齊備後,首要目標是擴大規模,看好今年房貸放款餘額可達百億規模,超越個人信貸。

相較於傳統銀行必須透過紙本申請、另外約定對保時間及簽約場地等,將來銀自豪的線上房貸為「申辦全程零接觸」。統計至 2 月,已服務超過千人,隨著房市景氣暢旺,不少是來自他行的增貸戶,也有購買預售屋的首購族。將來銀主管透露,在核貸流程上,不僅風險調控得宜,還把大幅省下的人力成本回饋到利率上,有客戶省下約 0.5 個百分點,等於每年利息支出節省近五萬元。

第三,著眼於財富管理的手續費收入。將來銀雖最晚拿到純網銀開業執照,存款戶僅約 36 萬戶,卻率先在 3 月下旬攜手十家投信業者,推出申購、贖回基金的手續費及信託管理費全免,更獨創「禮物卡」的遊戲規則,用戶可購買送給親友做為開啟投資的「理財金」。

值得注意的是,雖首波合作業者數量不算多,但績效皆是前段班,主打小資理財的企圖心十分強烈,架上甚至包括推出熱門高股息 ETF 00940 的元大投信及 00919 的群益投信等。

在湊齊拼圖後,將來銀行如何展現新世代金融服務的活力,後續突圍的戰略是否奏效,值得觀察。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 5 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