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投資額連兩年降!專家:審慎接下來將成為投資AI的代名詞
隨著 AI 熱潮興起,去年全球對生成式 AI 投資激增,但整體投資額開始下滑,AI 產業開始遭受清算,根據市場情報公司 Quid 數據,去年 AI 產業的私人投資和企業的併購和收購活動,均較前一年呈現下滑趨勢,專家最新指出審慎接下來將成為投資 AI 的代名詞。
數據顯示,去年 AI 相關併購活動規模從 2022 年的 1171.6 億美元降至 806.1 億美元,年減率 31.2%,私人投資也從 1034 億美元下滑到 959.9 億美元,
若將少數股權交易和 IPO 案規模納入統計,去年 AI 總投資額下滑至 1892 億美元,跟 2022 年相比衰退 20%,即使一些 AI 企業繼續吸引大量資金,像是亞馬遜近來對 Anthropic 的數十億美元投資,以及微軟以 6.5 億美元收購 Inflection AI 頂尖人才。
整體 AI 投資額下降的同時,獲得融資的數量卻在增加,根據史丹佛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所 (HAI) 日前發佈的報告,獲得投資的 AI 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去年有 1812 家 AI 新創公司宣布獲得融資,年增率 40.6%。
調研機構顧能分析師 John-David Lovelock 表示,隨著 Anthropic、OpenAI 等首批 AI 玩家佔據主導地位,AI 投資範圍正向外展延,熱錢湧向了 AI 應用的新領域,大語言模型 (LLM) 需要大量投資,但市場現在受到科技公司較多影響,這些科技公司將利用現有 AI 產品、服務和產品來建構新產品。
Greylock 合夥人 Seth Rosenberg 認為,人們對於資助 AI 領域一大批新玩家的興趣本來就比較小,在這個周期的早期階段,投資基礎模型資本非常密集,AI 應用程式等相較之下所需資本較低,這可能是融資額下降的原因。
但在整體融資額下降背後,LLM 如何能變現則成為市場關注的問題,Thomvest Ventures 董事總經理 Umesh Padval 將 AI 整體投資縮減歸咎於成長低於預期,Padval 認為市場最初對 AI 的熱情已讓位給現實,AI 面臨的挑戰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解決並完全克服。
Padval 認為,AI 投資放緩反映出市場意識到探索 AI 技術發展及其在各行各業應用的早期階段,雖然長期市場潛力依舊巨大,但熱情已被實際應用中的複雜性和挑戰所削弱。
Tola Capital 合夥人 Aaron Fleishman 也指出,市場可能開始意識到不應過度依賴預期的爆炸性成長,來證明 AI 新創公司的高估值合理,例如以圖片生成軟體 Stable Diffusion 聞名的 Stability AI 為例,前年底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但去年營收僅 1100 萬美元,營運費用卻高達 1.53 億美元,Stability AI 等新創公司業績表現恐預示著未來將面臨的挑戰。跟一年前相比,投資人在評估 AI 投資時採取更慎重態度。過去一年 AI 領域中一些知名新創公司的快速崛起和衰落顯示,投資人需要完善和加強對 AI 價值鍊和潛在風險的看法和理解。
根據 PitchBook 為知名科技媒體《TechCrunch》撰寫的一份報告,今年第一季創投業者在全球向 AI 新創公司投資 258.7 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 216.9 億美元,但投資僅涉及 1545 筆交易,低於去年首季 1909 筆。同時,併購交易從去年首季 195 筆放緩至 176 筆。
不過,即便整體投資下降,但生成式 AI 仍是「全村的希望」,HAI 報告顯示,去年生成式 AI 新創企業投資額為 252 億美元,幾乎是 2022 年投資額 9 倍,也是 2019 年近 30 倍,去年生成式 AI 佔所有 AI 相關投資的四分之一以上。
但 Touring Capital 共同創辦人 Samir Kumar 認為榮景很難持續,生成式 AI 是否能大規模實現所承諾的效率提升,並透過 AI 整合產品和服務推動營收成長,若這些預期的里程碑無法實現,仍處於實驗階段,那麼『實驗性運行率』的收入恐難轉化為可持續的年度經常性收入。
正如 Kumar 所說,數家知名創投公司,包括 Meritech Capital、TCV、General Atlantic 和黑石集團迄今都避開生成式 AI 的發展。
作為生成式 AI 最大客戶的 B 端企業似乎也越來越懷疑這項技術的承諾及其是否有能力兌現承諾,根據波士頓顧問集團的調查,近半企業高層稱不指望生成式 AI 能夠帶來大幅的生產力提升,且擔心生成式 AI 工具可能出現錯誤和資料外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