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你也有「微笑憂鬱」嗎?用對方法,走出生命幽谷

理財周刊

文.蔡武穆

華語女歌手 COCO 李玟罹患憂鬱症離世,讓許多人驚呼「不敢相信!」螢幕前,她總是熱力四射、帶給別人歡笑,怎知會發生如此憾事,讓社會重新審視憂鬱症、微笑憂鬱的嚴重性。

憂鬱症與我們生活的距離,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2020 年全世界有三大疾病,憂鬱症就是其中之一,台灣社會由於人口快速老化,約有十分之一的人有憂鬱的症狀。

* 負面思考 讓人困在原地

談起憂鬱,臨床心理師洪培芸說,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諸如遺傳、內分泌失調、季節、飲食、外顯事件等都有可能造成憂鬱,最常見的壓力源有失戀、婚變、配偶過世、父母親離世、小孩出狀況等生命中重大的打擊,讓人陷入無法自拔的低潮。

例如,有些人遇到家暴,想離婚但不敢離,害怕別人眼光,壓抑、忍耐度過每一天,如何不憂鬱?或是中年失業,覺得找不到工作,被另一半看不起,把自己悶住。

憂鬱,背後的根源是思考和情緒,洪培芸說,這些人經常覺得「我沒用、我不行」,把事情想得沒有希望,「好事一定輪不到我」,負面思考讓一個人困在原地,走不出來。

但,真的是如此嗎?真實案例中,中年成功創業、離婚帶著小孩最後找到第二春的大有人在。

* 軟硬兼施 幫助憂鬱患者走出悲傷的情境

「憂鬱只是暫時的過渡階段,不代表會憂鬱一輩子」,洪培芸分享,短時間可以用藥物控制,中長期來看,找對的家人或心理師陪談、看書、運動、書寫、親近大自然,都可以幫助一個人注入新的思考,走出生命幽谷。

如果是身旁的家人、朋友有憂鬱的情況,要把他拉出目前的情境,「軟硬兼施」的策略就變得很重要,曾有一位老太太因先生過世而重度憂鬱,整天躺在床上不想出門,透過弟弟妹妹的鼓勵把她帶出來,如陪逛街、買衣服等,才慢慢走出陰霾。

「就算騙也要把她騙出來」,人有心理防衛機制,硬生生的道理會被對方擋掉 (如:「你不要跟我說這些,我做不到」之類的話),透過環境的改變,轉移情緒和目標,自然而然就會有新的刺激和想法,走出悲傷的情境。

如果做了各種嘗試,對方還是沉浸在悲傷裡,不肯走出來,這時也不用太勉強他,曾有一位個案,夫妻感情深厚,妻子過世四年另一半還是未能走出來,這時可以建議他書寫過去美好的時光,一起共度的燭光晚餐或巴黎旅遊,不要擔心觸景傷情,透過紀錄,重新看見對方曾給足自己這麼多的愛,慢慢梳理釋放悲傷的情緒。

還有一種人「用快樂的表面,掩飾內心的悲傷」,像 COCO 李玟,就是典型的「微笑憂鬱」,洪培芸說,微笑憂鬱的人都很體貼、很負責任,把自己弄得很好,忍住負面情緒,深怕帶給別人麻煩,哪天扛不住,真的就從高樓墜下!

* 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 不能忍到內傷

「就好像肚子痛要去大便,你還要裝作很開心」,負面情緒哪能忍住一輩子?洪培芸強調,社會對負面情緒有很嚴重的誤解,把負面情緒貼上不好的標籤,所以否認它、壓抑它,事實上,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它就像上廁所一樣宣洩出來就沒事了。

其實,不只是 COCO 李玟,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有負面情緒,如人際關係裡的強顏歡笑或職場的忍氣吞聲等等,都要適度的宣洩、化解,才能讓生活維持平衡。

洪培芸說,短期來看,如果暫時不能離開這個環境 (如:要養家活口,不能輕易放棄工作),可以找信任的家人、朋友或心理師談談,宣洩心中的委屈及憤怒,如果事情很棘手,短期方法無法解決,就必須想辦法離開目前的環境。

* 保持思考彈性 別在錯誤的問題找答案

「人會卡住,是因為在錯誤的問題找答案」,她解釋,就如同一位被家暴的婦女,還在問「如何讓家暴的老公對我好」一樣的愚昧,這時如果轉變焦點「如何離開家暴老公」,更容易解決目前的困境。

情緒的宣洩,不代表懦弱,哭也是表達情緒的方式之一,特別是男性,傳統社會期待男生要堅強、不許哭,洪培芸認為,哭不是膽小,也不是懦弱,堅強不代表不能哭,哭完了還是可以再次的堅強。

她自己也遭遇婚變,過去也有不愉快的感受,向家人傾訴,但不代表不堅強,就像拉肚子上廁所,拉出來就沒事,「趕快哭一哭,反而更快堅強起來」。

不管男生女生都一樣,「思考要有彈性」,女性常在家庭、工作之間膠著,去工作擔心錯過孩子的成長,當全職媽媽又擔心跟社會脫節,「是誰規定要帶小孩二十年?就三年、頂多五年就可以再回到職場」,保持餘裕,隨時有改變的可能,就不容易陷入負面情緒。

* 心理防衛機制 否認有負面的想法

另外,負面情緒經常伴隨著心理防衛,洪培芸說,心理防衛是人類用來保護自己的生存策略,人會有憤怒、丟臉、羞愧的感覺,讓別人知道很沒面子,所以豎起防衛,把負面的情緒擋起來、否認有負面的想法。

常見的心理防衛機制有轉移、合理化、理智化、反向、昇華或彌補等。

以轉移來說,白話文叫做遷怒,例如,老公被主管罵,當下沒有處理好情緒,回家罵太太,「飯菜難吃、湯很鹹」,太太覺得莫名其妙,轉移怒氣罵小孩,「都七點半了還在看電視」,小孩一頭霧水,「以前不是都可以?」

又如「合理化」的自我催眠,把不對的事情「合理化」成對的,例如,心情差,借酒澆愁,「反正大家都這樣啊,有什麼關係」,或是購物成癮,辛苦工作,買包包犒賞自己,事實上,已經買了十個包包還沒拆。合理的背後,擋住真正的情緒,不願去面對。

洪培芸說,心理防衛機制非常需要當事者能夠辨識或關係人能夠看懂當下處境,才能停止食物鏈的悲劇,以上述的例子,如果先生在回家前懂得處理好情緒,那麼一家其樂融融,如果妻子能看懂先生是在遷怒,就能按下暫停鍵,不去罵小孩,等雙方冷靜下來,再好好做溝通。

* 心理防衛背後 隱藏生命成長的機會

她進一步說明,心理防衛是人的自然天性,無法卸除,但可以駕馭,例如,有人問我一個尷尬的問題,我察覺自己有想逃避的東西,下次再遇到時,我該如何有智慧地去回應。

更深一層思考,每一個心理防衛背後都隱藏一次生命成長的機會,我為何會想逃?是不是我有負面的情緒?是不是太愛面子、自尊心太強?適度了解轉化,就能活得更自在更舒適。

「人唯有先處理好跟自己的關係,才有可能向外處理好跟別人的關係」,一個人最大的任務不是成功賺大錢,而是認識自己當下的情緒、想法、狀態,隨時跟自己的內在保持連結,看書、靜坐、運動,都對生命成長有幫助,「心裡有很多刺,就會像刺蝟一樣刺傷別人,把心中的坑坑巴巴處理掉,就不會用有色的濾鏡看別人」,人際相處也會更圓融自在。

來源:《理財周刊》1223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