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新興市場將能安度中國經濟動盪的考驗
過去 30 年來,中國一直是帶動新興市場經濟和企業成長的主導力量,但高盛集團策略師如今認為,新興市場和中國的關係正走向「持續且長期的離異」,這代表中國當前的經濟問題和股市賣壓,可能不會再像過去那樣拖累新興市場。
高盛指出,過去三年來,中國經濟降溫和降級,對其他開發中國家的影響「突然」降低,因此,新興市場將能安度中國的經濟動盪。
高盛策略師 Caeser Maasry、Jolene Zhong、Lexi Kanter 周一 (21 日) 說:「中國經濟成長修正的外溢風險,似乎已隨時間過去而減緩。EPS(企業每股盈餘) 數據、以及中國和新興市場中國除外兩者之間的成長差異分歧,確實代表有種緩慢的離異正在發生。我們認為,這樣的觀察結果會讓投資人感到安慰。」
中國約占主要新興市場股市和債市權重的三分之一,許多國家的資產——例如南非——對中國的經濟數據和政策聲明也極為敏感,代表中國的經濟表現任何微小的變化,都可能扭曲新興市場指數。不僅如此,由於中國股債市規模龐大——股市 10 兆美元、債市 19 兆美元,也排擠掉原本可能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
高盛團隊指出,情況已今非昔比,中國在疫情期間強力封鎖後,雖然重新開放,但在本質上已經變得更偏重國內和服務業,進而削弱了中國和新興市場的相關性。此一差異的核心在於相對股票表現。
該團隊指出,今年 MSCI 中國指數曾因經濟成長數據低迷出現兩次皆為 10% 的回檔,一次在 5 月、一次則在 8 月。觀察 MSCI 新興市場中國除外指數的表現,5 月期間保持上漲,8 月雖然下滑,但跌幅不到 10%。
他們說:「對中國企業破產和金融機構錯過償付期限的擔憂,帶來更強大的漣漪效應,且已經超越今年初對中國內需減弱的擔憂。」
高盛還發現,2010 年到 2018 年間,中國和全球市場在企業獲利預測修正方面有高度相關性,但 2019 年到 2023 年間,中國企業的 EPS 修正,與其他國家的相關性很低、甚至是零相關。
高盛的模型顯示,雖然上述相關性可能會逐漸恢復,且新興市場資產對中國消息風吹草動可能依然敏感,但中國經濟和獲利對新興市場影響力下滑的狀況將持續。
高盛並建議,若要避開中國麻煩,印度和中東股市具有投資魅力,南韓股市則是首選。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