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央行周」來襲 對抗通膨關鍵時刻 Fed將率先求變?
全球主要央行眼下正處於抗擊通膨的關鍵時刻,而央行官員最終選擇的路線,很可能將在未來幾年裡決定世界經濟走向。
目前擺在這些央行官員面前的選項是——要嘛相信四十年來最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已經足以抑制物價壓力;要嘛繼續升息,確保通膨依然處於通向 2% 目標的正確旅途上。
據《彭博》報導,未來兩周,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日本銀行(央行)及英國央行將陸續公布利率決策。市場預期,Fed 可能會是最先嘗試求變的央行,經濟學家普遍預料 Fed 6 月將停下升息腳步,並在今年稍後重新打開升息大門(時機可能是 7 月)。
過去一周兩個 G10 央行的最新利率決議,已經凸顯出這場全球馴服高通膨的戰鬥,並不像人們原先想像般一帆風順。
澳洲央行在 4 月短暫暫停升息後,上周連續第二個月再次升息,令投資人感到訝異。澳洲央行警告,儘管其希望保持就業增長,但這並不意味央行官員會容忍長期物價壓力。
加拿大央行曾是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中第一個暫停升息周期的央行,但加國央行上周也出人意料地重新按下升息鈕。加拿大央行在聲明中說:「人們越來越擔心 CPI 可能居高不下,大幅高於 2% 通膨目標。」
這些央行的最新舉動顯示,本輪全球緊縮潮的剎車踏板不容易徹底踩死,這也進一步刺激交易員提高全球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的預期。債券投資人對這一轉變的反應是,他們預料各國央行將本國經濟推向衰退的可能性變高——公債殖利率率曲線倒掛更加明顯,美國、德國、英國及加拿大的債券殖利率曲線均進一步趨平。
讓央行的評估複雜化的事實是——這次升息的傳遞作用出現變化。勞動力市場仍然強勁,因為企業擔心可能無法在需要時找到人手,民眾在疫情時間的儲蓄也持續支撐消費者需求。
這一切最終帶來的挑戰是,無論各國央行官員如何選擇,沒有任何一個選項是完全沒有風險。各國央行能做的,可能僅僅只是選出一個相對不那麼糟糕的結局……
央行暫停或停止升息,可能是實現「軟著陸」的最安全途徑。不過,如果決策官員事後發現需要更多緊縮政策,可能會重新上演 1970 年代給美國經濟帶來嚴重傷害的「走走停停」政策。此外,這麼做可能會強化通膨預期。
另一個選項——央行官員繼續緊縮貨幣政策,或許是戰勝通膨的更可靠途徑,但這個過程可能會嚴重拖累經濟,並導致全球金融體系陷入混亂。
(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