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上調2023年亞洲經濟前景 稱中國、印度將推動成長
國際貨幣基金 (IMF) 周二 (2 日) 上調亞洲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認為亞洲的增長將主要由中國及印度兩大經濟體推動,但也警告稱,全球持續通膨和市場波動可能帶來風險。
根據周二發布的 5 月份區域經濟展望,IMF 預計今年亞太地區 GDP 將增長 4.6%,比 10 月份的預測高 0.3 個百分點,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約為 70%。其中,中國與印度合計貢獻全球增長的一半左右。
IMF 在報告中表示,「亞太地區將在 2023 年成為世界主要地區中最具活力的地區,主要受中國和印度樂觀前景的推動。」
就國家而言,IMF 將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寮國的增長預期分別上調至 5.2%、4.5%、6% 和 4%。IMF 雖然下調了對印度全年增長的預測,但仍預計印度經濟將在 2023 年增長 5.9%。
IMF 亞太部主任克 Krishna Srinivasan 建議,亞洲地區的中央銀行仍需監控價格穩定。他表示,亞洲的通膨預計將在更長時間內走高,各國央行需要密切關注,並正面解決這個問題。
儘管對亞太地區總體持樂觀態度—主要是由於新興市場的前景更加樂觀,但 IMF 下調了對日本、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和南韓的經濟預測。特別是將日本今年的增長預期降至 1.3%,以反映「外部需求和投資疲軟,以及 2022 年最後一季令人失望的增長的後遺症」。
IMF 認為,來自中國更強勁的外部需求,將為亞太地區的已開發經濟體提供一些喘息機會,但預計其他國內外因素的拖累,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此一效應。
IMF 表示,中國的高消費可能會蔓延至亞太其他地區,但中國復甦的近期經濟影響,可能因國家 / 地區而異,那些更嚴重依賴旅遊業的國家可能受益最大。IMF 認為,中國進口的增長將最強烈地反映在服務業中。
IMF 指出,亞太經濟體也可能會看到中國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的連鎖反應。 他們此前估計,全球緊張局勢可能會擾亂海外投資,並導致全球 GDP 長期損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