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刺激國產晶片需求 中國半導體製造業急速成長
因美國對華為、海康威視等企業的制裁行動,激發國產晶片需求,中國半導體製造業的發展正快速超越全球各地。
彭博彙編數據顯示,過去四季當中,全球 20 家增長最快的晶片公司平均有 19 家來自中國,遠高於前一年同期的 8 家。
強勁的增長凸顯出美中緊張局勢如何改變全球半導體產業。美國從 2020 年開始對中芯國際、海康威視等中國企業進行技術管制,雖成功遏制中企增長,但也加速中國晶片製造與供應的繁榮景況。
即使寒武紀科技 (Cambricon Technologies) 等企業股票已較今年低點反彈超過一倍,分析師仍看好股價存在上漲空間。此外,為了培育更多具有競爭力的「小巨人」企業,中國料將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支持科技新創,並鼓勵「購買中國貨」,來規避美國制裁。
晨星 (Morningstar) 分析師 Phelix Lee 表示:「最大的基本趨勢是,在防疫封控的催化之下,中國尋求供應鏈自給自足。」他說,因疫情期間難以自海外進口半導體,中國晶片商必須以本土產品作為替代,才能確保順利運作。
北京政府的野心是擺脫地緣政治競爭對手以及對大規模進口晶片的依賴。Semi 資料顯示,隨著本土工廠擴大產能,中國去年來自海外晶片製造設備的訂單增長 58%。
工廠擴產連帶推動本土業務發展,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資料顯示,中國晶片製造和 IC 設計總銷售額去年飆升 18% 至人民幣 1 兆元以上,創下歷史新高。
晶片荒打壓全球大型汽車和消費電子業者產量,也對中國晶片商有利,除了能幫助中國業者更容易打進國際市場,它們也能以溢價出售汽車和 PC 晶片等暢銷產品。
儘管新冠疫情導致中國各地工廠和物流癱瘓,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的上海工廠產能卻幾乎滿載,在地方政府的協助下,來自日本的關鍵原料和設備也能在封城時順利運往工廠,帶動中芯國際上季營收年增逾六成,勝過競爭對手台積電 (2330-TW)(TSM-US) 和格芯 (GlobalFoundries)(GFS-US)。
對於監控產品的高度需求,也帶動上海富瀚微電子營收平均增長 37%,設計工具開發商概倫電子 (Primarius Technologies) 過去四季平均銷售額則翻倍成長。
晨星分析師 Lee 說,排除對長期獲利能力的擔憂,中國晶片商積極推動產能建設,將有助於提升它們在全球的影響力,未來幾年有望透過汽車、消費電子等產品實現營收增長。
本篇文章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