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美債市波動 停滯性通膨警鈴大作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美國公債波動的環境正反映出未來經濟高度的不確定性,也凸顯經濟成長放緩與停滯性通膨的擔憂。

今年初美債殖利率大漲嚇壞市場,不過現已大幅回落,原因是投資人注意力從對價格上漲的擔憂,轉向擔心後疫情時代經濟成長可能放緩。

在 1970 年代,高價格與低成長的組合稱作「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但在自此之後停滯性通膨並未引起大眾注意,因為過去十幾年內,通膨一直保持溫和。然而隨經濟成長前景越來越不明朗,停滯性通膨一詞又再次出現在眾人眼前。

Jefferies 金融經濟學家 Aneta Markowska 表示,市場正繞著停滯性通膨為主題進行交易,有種觀點認為,物價上漲將破壞需求,導致政策失誤,最後使經濟成長放緩。

Markowska 認為,使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從 3 月底的 1.75% 左右的高點,跌至本月初的 1.18% 的交易是個錯誤。殖利率與交易價格走勢相反,所以殖利率下滑意味著投資人正買入債券並推高價格。

她表示,強勁的消費者需求與即將到來的供應,將扭轉價格壓力,產生足夠的動力保持成長,同時避免通膨失控。美國聯準會(Fed)至少在 2023 年之前都會保持觀望態度,儘管最近有消息傳出 Fed 會在 2022 年底開始升息。

Markowska 說:「市場普遍預期的成長率為 3%,不過我認為明年可能成長 4% 至 5%,不僅是消費需求健康,而且在某個時候還會大量備貨,即使需求下降,供應方面要跟上還有一段路要走。」

美國 10 年期公債是固定收益資產風向球,也是經濟走向與利率的晴雨表。即使在周三(21 日)殖利率反彈的情況下,目前美國 10 年期公債 1.29% 的殖利率,並未對未來的成長軌跡表現出多大的信心。

目前迫在眉睫的問題是通膨,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 4.5%,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上升 7.3%,這兩個數據都表明物價壓力持續存在,甚至連 Fed 主席鮑爾也承認,物價壓力比預期大、也更加持久。

儘管殖利率下滑表明市場擔憂至少已經消散,但任何跡象都顯示通膨將比預期得更久,也會改變投資人的想法。這就是可能引發停滯性通膨的動力,目前最大擔憂聚焦在 Delta 變種病毒構成的威脅上,殖利率成長放緩與通膨率上漲,對目前的投資格局相當致命。

Quadratic Capital Management 創辦人 Nancy Davis 表示,如果病毒再次迅速蔓延,將會抑制經濟成長,延長供應鏈中斷,這些中斷已影響包括半導體與房地產在內等多個產業,對投資人來說,停滯性通膨是比通膨更大的風險。

加權指數
  • 695
  • 168
  • 42

19,709.99

+181.22++0.93%

櫃買指數
  • 563
  • 141
  • 53

209.49

+4.55++2.22%

電子指數
  • 356
  • 28
  • 10

1,062.90

+9.32++0.88%

金融指數
  • 14
  • 21
  • 11

1,957.72

+7.02++0.36%

非金電指
  • 345
  • 136
  • 31

12,980.47

+181.05++1.41%

Yes club ad
Yes club ad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

活動講座

人氣排行

更多人氣新聞
cookies

為優化網站服務,鉅亨網使用Cookie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s政策與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