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復甦強、新十四五政策助攻 人民幣走強將成美國新挑戰
隨著中國疫情後經濟快速復甦、十四五計畫出爐以及寬鬆貨幣政策的趨緊,市場預估人民幣升值將成為新常態,成為美國未來的挑戰。
今年年中美元兌人民幣跌破 1 美元兌 7 元整數關卡後,目前來到 6.53 ,接近 2 年來最高水平,主因在於美元疲軟—美元指數 (DXY) 自 3 月攀抵高點至今已下跌 12% 以上。
人民幣強勢的其他原因還包括中國經濟自新冠肺炎的快速復甦,以及中國人民銀行收緊貨幣寬鬆政策。人行的舉動與聯準會 (Fed)、歐洲央行 (ECB) 的鴿派形成鮮明對比。
Fox Business 專欄作家 Stephanie Pomboy 表示,中國的工業生產已反彈至疫情前的速度,而服務業的成長率也超過去年的水準。相比之下,美國工業生產持續自去年同期水平下滑,不過服務業今年已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儘管仍未觸及 2018 年的高峰。
Pomboy 表示,與美國政府相比,中國政府在應對疫情具有優勢,北京當局還利用這場疫情加快下一個「十四五」計畫的過渡,計劃從出口導向經濟轉型至內需消費驅動的經濟體。
這意味著中國不再需要為出口商提供融資,以往中國會購買美元和美債,同時印刷人民幣,這會擴大美國的雙赤字,彌補預算赤字和經常帳的缺口。
不過,北京當局大約在 5 年前逐漸減少購買美債,中國人行的資產負債表維持穩定,同時間,聯準會為了維持金融市場,其資產負債表已經自 4.1 兆美元激增至 7.2 兆美元。隨著美元對人民幣的供應增加,美元理所當然會逐漸失去價值。
Pomboy 表示,儘管北京正在減少美債持有部位,卻正在積極累積「硬資產」,在全球需求疲軟時期,中國的工業商品進口激增,銅進口增加 39%,鋼鐵成長 74%,原油上升 9.5%。此外,中國還正擴大黃金儲備,並在非洲和其他地方投資貴金屬礦源。
同時,中國也不再支持國內的殭屍企業,加強對國內企業監管,例如本週宣布對阿里巴巴集團等科技巨頭進行反托辣斯調查。
透過人民幣升值,北京正在加強國內民眾的購買力,同時加速讓人民幣能成為美元的替代貨幣,Pomboy 認為未來中國人民幣升值將成為美國的競爭挑戰,而不再是貶值。
- 漲 564
- 跌 267
- 平 76
20,915.04
+371.64++1.81%
- 漲 385
- 跌 291
- 平 82
223.55
+0.86++0.39%
- 漲 248
- 跌 116
- 平 30
1,135.59
+25.12++2.26%
- 漲 34
- 跌 9
- 平 5
2,015.45
+15.94++0.80%
- 漲 312
- 跌 157
- 平 46
13,684.61
+109.39++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