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看RCEP:不得不加入的蹩腳三軍
文●吳和懋
歷經 8 年 31 輪談判,占全球總貿易額約 3 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終於在 11 月 15 日簽署。這是日本與中、韓第一個貿易協議,但日本內部反應卻很微妙。
「如果說 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是棒球一軍,RCEP 只能說是三軍而已,」明星大學經營學系教授細川昌彥,過去任職日本經濟產業省近 30 年,曾活躍於國際貿易談判的第一線。在他眼中,簽署 RCEP 對日本來說雖是雞肋,卻也是不得不走的一步。
即使 TPP 在川普退出之下成員國縮減,正式名稱也改為更拗口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但它目前由日本主導,自由化程度也高,與中國主導的 RCEP 相較,前者才是日本真正的心之所向。
日中、日韓首次簽自貿協定
那麼「三軍」又有何價值?簽署 RCEP 對日本最大的意義在於,它是日中、日韓史上第一次的自貿協定。只有透過多邊結盟,才能夠淡化日本與中國、韓國彼此供應鏈唇齒相依,卻避不交流的現實。
「對日本真正有利的,就是具有高競爭力的工業製品。實際上,日本向中國輸出工業製品中,總金額的 3 分之 2 都需要關稅,向韓國更有近 8 成被課關稅。RCEP 尤其對中小企業意義重大,」瑞穗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菅原淳一表示。
但,攤開 RCEP「東協加五」的國家組合及關稅開放程度來看,真正帶給日本的效用,的確也只有「三軍」的實力。
首先,國家組合除了中、韓、澳、紐外,還囊括柬埔寨、寮國等後段班國家,顯然與前段班差距太大,對日本實質貢獻有限,還得靠日本拉拔。而且棒球的三軍之所以跛腳,也在於紀律鬆散。後段班國家是否能夠跟上腳步,遵循協定內一致的規範?當中國違規,是否有力量牽制?都是它能否齊步向前的一大考驗。
第二就開放程度上,細川昌彥分析,自由貿易的關稅撤銷比率以慣例來說是 9 成,雖然 RCEP 的 91%勉強及格,但遠不如 TPP 上看 99%。例如 RCEP 之下,關鍵的電動車電池零組件,真正要降到零關稅得等到 16 年以後,屆時中國自家供應商在中國市場早已經卡好位置,對日廠的好處有限。
第三則是 RCEP 最大的敗筆——印度脫隊。在中印關係日趨緊張,尤其印度對中國貿易逆差程度嚴重下,印度未來也很難回心轉意。印度缺席,也就少了一股牽制中國的力量。
對日本擴張亞洲勢力仍有利
為補救這一點,日本拉攏印度、澳洲,推動三邊「供應鏈彈性倡議」(RSCI),主張在印度太平洋重建一個供應鏈。更直白的說,就是讓日本足以計畫一個沒有中國的供應鏈。此動作也延續了之前安倍與川普倡議的「一個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有印度做為橋樑,也為日本進軍非洲鋪路。
雖然 RCEP 是三軍,對於日本擴張亞洲勢力仍有意義。但日本為何如此心心念念一軍的 TPP,甚至美國退出後仍要繼續費力推動?根據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川崎研一在 2018 年估算顯示,加入 CPTPP 將能推升日本 GDP 達 0.6 個百分點,只比美國在時少了 0.2 個百分點。
TPP 之所以稱得上一軍,關鍵在於它是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不只關稅自由化程度高,更降低非關稅壁壘,涵蓋的規則繁多又嚴格,包括減少對國有企業的優待等議題,已經超越商品貿易,向更深的經濟層次開放。
此外,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浦田秀次郎,也是前世界銀行經濟學家認為,就像 RCEP「排除美國」,TPP 經濟圈的確也有著排除中國以「圍堵中國」的意味;這讓安倍即使面對農民強烈反彈,也要執意主導推動。
再說比起日本,現在真正需要 RCEP 來展現大國實力的自然是中國。花旗旗下 Citi Research 甚至形容,這是中國之於美國的一場「政變」,外交意義與經濟意義同等重要,足以讓中國將經濟與貿易的中心,加速從歐美拉往東亞。
更尷尬的是,RCEP 簽署才不到一週,習近平就拋出震撼彈,表態考慮「積極加入」TPP。正當日本默默期盼拜登政府可能重返 TPP 之際,日本應該張開雙手迎接中國?美國是否應該重新回歸?被提名為 TPP 新成員國的歐洲又會怎麼盤算?
習近平一句話,除了打擊台灣加入 TPP 原本就艱難的希望,更讓這場經濟與政治的全球角力,益發盤根錯節。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24 期。
來源:《商業周刊》 1724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