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基金怎麼設「停利停損」?掌握4原則穩穩賺
基金是適合長期投資的工具,但畢竟市場瞬息萬變、績效有漲有跌,投資人最常問的就是:「何時該停利停損」,掌握 4 原則操作,就能保護荷包、避免淪為紙上富翁。
停利指的是,當基金報酬率達到目標時,先將賺的錢部分贖回落袋為安,本金則不動繼續扣,以免突然市場出現黑天鵝,讓原本該到手的錢打了折扣;至於停損,是指基金跌到停損點時,先暫停扣款,並非馬上直接將基金贖回,可再觀察一下趨勢是否要分批出脫。
原則 1:個人風險程度
資金充裕、無家庭負擔的投資人,通常較能承受較高風險,停利停損範圍可提高至 +/-15%~20%;反之退休族、家庭負擔沉重、或對資金波動敏感的投資人,停利停損範圍可降低至 +/-5%~10%。
原則 2:基金類型
不同類型的基金波動度也不同,波動幅度較高的基金,摩根投信建議,衡型基金、已開發市場基金(如美國、歐洲)或全球股票基金投資波動較小,建議可以「+/-10%」為損益檢視點;而產業型基金、單一國家基金或新興市場等基金波動幅度較大,可忍受的下跌空間應較大,同樣也應可期待較高的獲利,建議可以「+/-15%」為損益檢視點。
如果投資的是強調收益穩定的債券型基金,那麼只須考慮何時需要用錢即可。設定停損點後,就要定期觀察投資組合的報酬變化,才能把握調節時機。
原則 3:投資方式
定期定額可抱持「停利不停損」的觀念,由於定期定額屬於長期投資的方式,具有攤平成本的效果,因此停損是可以被忽略的,只是在定期定額投資也不是「抱著不動」就好,停利點則可依理財目標來決定。
原則 4:整體投資組合配置
可視一檔基金占整體基金資產的投資比重高低,來評估停利停損的設定。占資產組合的比重高、與景氣連動程度低,且屬於長期穩健佈局的核心配置,當發生虧損時,影響的金額較為龐大,因此應設定較謹慎的停損範圍;而與市場連動度高、占總資產比重較低的積極型衛星配置,則屬於短期戰略型投資,可以容忍較高的停利停損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