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驚現「分叉狂潮」?比特幣今年最多或分叉50次
摘要:幣圈 2017 年的關鍵詞是 ICO,今年是什麼?有分析師稱,基於比特幣及其分叉幣形成了「分叉狂潮」,今年比特幣可能會分叉 50 次,由此形成的分叉幣「家族」不僅可能取代 ICO 的融資用途,更可能擠占其他知名替代幣的市佔率,甚至拉低比特幣及其主流分叉幣的價格。
自去年 8 月比特幣現金從比特幣「硬分叉」之後,幣圈似乎掀起了一場分叉狂熱。有人希望藉此改善比特幣的缺陷,有的分叉卻被直接認定為「圈錢」。今年的趨勢將如何改變?
彭博社和數位貨幣行業的諸多垂直媒體紛紛撰文稱,基於比特幣的分叉案例在今年只會越來越多,1 月已經在醞釀推出基於比特幣分叉幣的分叉。有分析師稱,今年比特幣可能會分叉 50 次,由此形成的分叉幣「家族」可能會取代萊特幣、瑞波幣等知名的替代幣(altcoin)。
據 Autonomous Research 金融科技策略全球主管 Lex Sololin 統計,去年全球發生了 19 次比特幣分叉。CoinDesk 數據顯示,去年 12 月至少就發生了 14 次。除了已被市場熟知的比特幣現金和比特幣黃金,還有比特幣鑽石、比特幣上帝、比特幣世界、超級比特幣、比特幣 X、石油比特幣、點亮比特幣等等。
這些分叉幣的共同特點是:名字都跟比特幣沾邊,都支持為比特幣的持有者按固定比例配發新幣,分叉幣核心開發者掌握新幣的比例更大。一方面限制了新幣的供應,以期抬高市場價格,另一方面變相地增加分叉幣的用戶基數,因為對比特幣所有者來說等於「免費送的錢」。
但允許比特幣所有者收集分叉幣的錢包供應商 Coinomi 首席執行官 George Kimionis 認為,大部分基於比特幣分叉的項目都是騙錢的,利用了投資者盲目追漲比特幣及其主流分叉幣的心理,而不是真想為區塊鏈生態系統做出貢獻。
安永研報顯示,去年在通過首次代幣發行(ICO)募資的 37 億美元中,有超過 10% 都因駭客襲擊被盜取或丟失。從去年底開始,ICO 的融資步伐也顯著放緩,僅有 25% 的 ICO 籌集到了目標金額,從去年夏天的 90% 回落。
Kimionis 認為,分叉一般是複製比特幣原有的區塊鏈編程,在某個區塊開始增添新的功能,例如擴大區塊容量和隔離認證等,較發行完全純粹的新幣來 ICO 要容易,可能導致用分叉來融資逐漸取代 ICO。WinterGreen Research 首席執行官 Susan Eustis 也指出,像中國等禁止 ICO 非法融資的國家,其境內初創公司可能利用基於比特幣及其分叉幣的分叉來籌款。
彭博社文章還提到分叉幣的利益群體。例如,上萬名到百萬名開發者和「服務器農場」都可以參與到分叉幣的挖掘和支持系統中,核心開發者和礦工可以等待新幣增值並獲利,支持老舊礦機或僅 GPU 顯卡挖礦的分叉幣,可以有效推動個體礦工「再就業」等。
但基於比特幣的分叉幣能否實現價格飛躍尚未可知。例如,比特幣現金作為第一款比特幣的分叉幣,市值已躍升至第四大數位貨幣,但以柴犬作為符號的狗幣(Dogecoin)市值僅 7.7 億美元,是比特幣現金的 1/36。
能否成功認領分叉幣也是「技術活」。CoinCentral.com 指出,分叉幣不是自動配送給原數位貨幣的持有者,除了看交易平台是否支持新幣,還要看投資者是否握有比特幣錢包的秘鑰。選擇分叉幣也要謹慎,特別要看是否有「重放保護」(replay protection),否則新幣實際用途很小,並可能被攻擊。
業內目前的主要預期是,基於比特幣及其分叉幣的分叉,會在今年大規模上演,甚至可能擠占比特幣或其主流分叉幣的市值。對沖基金經理 Ari Paul 就預計,伴隨新的分叉出現,比特幣及比特幣現金的價格可能會整體回落至少 10%。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