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金融終端機龍頭彭博,把自己變金融界臉書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彭博董事長高逸雅:不只要能提供正確資料,更重要的是要能透過演算法將重要資料擷取,讓客戶做決策。(攝影者.楊文財)
彭博董事長高逸雅:不只要能提供正確資料,更重要的是要能透過演算法將重要資料擷取,讓客戶做決策。(攝影者.楊文財)

文●蔡靚萱

如果說資料就是新石油,那麼提供華爾街銀行家各種交易資訊的終端機業者彭博(Bloomberg)無疑就是金融資訊界的煉油龍頭。

擁有 1 萬 9 千名員工的彭博,去年不含《彭博商業週刊》、《彭博新聞網》等媒體事業的金融資訊營收就高達 92 億美元。然而,它也面臨其他新進者的挑戰:

比如,2014 年。高盛等投資銀行投資了金融業專用的即時訊息軟體 Symphony,還找來 Google 當大股東,想取代彭博。越來越多金融資訊在網路上就可便宜取得,也挑戰其價值。

聽客戶的話去找機會
問顧客要什麼資料?然後去買

有意思的是,去年雖然彭博終端機訂戶數因為銀行大裁員,而出現史上唯二的 1% 小衰退,但在大型資料業務快速成長下,該公司營收竟還能小幅成長 3.2%,相較歐美銀行業營業額下滑約 3%,表現算出色。

雖然,許多年輕金融從業人員抱怨彭博終端機介面仍沿襲 30 年前 DOS 時代的使用方式,對使用者不友善,1 年 1 台機器收費高達 2 萬 5 千美元(約合新台幣 75 萬元),價格不親民。為何金融交易員還是離不開它?

《商業周刊》獨家專訪了彭博董事長高逸雅(Peter Grauer),他的答案很簡單:聽客戶的話去找機會。他不替自己公司可以做什麼事去訂界線。

《金融時報》形容,彭博有一項永恆的戰略:把所有可能的資料與服務,都幫客戶集合到終端機上,讓大家無法離開這個平台。業務員常問客戶:需要什麼資料庫?我們來買。

高逸雅說,現在有越來越多金融業客戶希望從前台開始就將工作流程數位化,彭博因此發展出投資銀行的前台、後台、法規遵循等部門的數位化資訊系統,這形同開始踏入資管領域,幫客戶管理起內部資料了。

彭博滿足了菁英客戶,客戶之間也會產生連結,形成正面網絡效應。

香港操盤對沖基金的擘詳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黃薰輝說,彭博的地位等同金融界的臉書,一些無法在集中市場透過櫃台買賣對敲的債券,往往是在彭博系統的即時通訊軟體上拉一個聊天室,大夥兒直接詢價,就完成交易。換句話說,不肯砸錢買彭博終端機,就當不成債券交易員。彭博簡直就是當前「平台經濟學」的始祖!

連結,讓彭博無畏競爭。就像一旦連上臉書,你就很難回頭把親友都搬到另一個社群網站。《金融時報》指出,現在,華爾街人士就是離不開彭博終端機,未來是否有對手能夠打破彭博終端機的霸主地位,還有待觀察。

 

來源:《商業周刊》 1563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