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成功是不可複製 來聽聽比爾蓋茲的故事
比爾.蓋茲 (Bill Gates) 比你想像的還要幸運。他可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大學未畢業就開始工作,一路成為全球富豪排行榜的榜首。但是他的成功可能更傾向於非他能控制的環境因素,而非得自高超技能和毅力的回報。
我們經常會有這種觀念:卓越的成功往往是最熟練或最有才能。但這種觀念是有缺陷的。異常的成功者往往發生在異常的環境中;表現最好的人往往是最幸運的人,因為他們受惠於正確的地點和正確的時間。他們就是我們所說的異常值,他們的表現可能與其他人所在的系統不同。
許多人認為蓋茲和其他像他一樣非常成功的人,值得巨大的關注和獎勵,因為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如何成功。但如果認為生活中的「贏家」是獨力達成,那麼你一定會失望。即使你可以模仿蓋茲所做的一切,但你永遠無法複製他最初的好運。
Warwick 大學商學院教授劉正威舉例,蓋茲出身社會高階家庭,接受私校教育,使他能夠獲得額外的電腦程式編寫經驗,與他同一代的人卻僅有不到 0.01% 的人能使用電腦。他母親與 IBM(IBM-US) 董事長的社交關係使他能夠從這家當時頂尖的 PC 公司獲得一份對建立軟體帝國至關重要的合約。
這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為大多數使用 IBM 電腦的客戶被迫學習如何使用隨附的 Microsoft(微軟)(MSFT-US) 軟體。這創造了有利微軟的使用慣性。這些客戶選擇的下一個軟體更有可能是微軟,並非因為微軟的軟體一定是最好的,而是因為大多數人太忙,以致無法學習使用其他軟體。
微軟的成功和市占率可能與其他競爭同業在等級上有所不同,但也就因為蓋茲早年的幸運,輔以成功帶動成功的機制,讓蓋茲的成功得以實現。當然,蓋茲的才能和努力在微軟極大的成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這不足以創建這樣一個異常值。人才和努力可能不如環境因素那麼重要,但如果沒有後者,他就不會那麼成功。
一個魔術數字?
人們可能會認為,許多特殊成功者總是通過努力工作、成功的動機或「膽量」獲得了他們的成功技能,所以他們不應只獲得較低的報酬和讚譽。有些人甚至提出一個偉大的魔術數字:10 年或 10000 小時的規則。許多專業人士和專家確實通過持續、慎重的練習獲得了他們的成功技能。事實上,蓋茲青少年時期學習電腦程式的 10000 小時一直被拿來強調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但是對這些案例深入的分析經常表明,這些特殊成功者無法控制的某些情境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三名全國乒乓球冠軍都來自英格蘭一個小鎮郊區的同一條街。
這不是巧合,或是因為沒有什麼事可做,所以只能練習乒乓球。事實其實是:一位著名的乒乓球教練 Peter Charters 恰好在這個特定的郊區退休了。許多與他住在同一條街上的孩子,因為他而受到這項運動吸引,其中三人在遵循「10000 小時規則」之後表現非常出色,包括贏得全國冠軍。
他們的才能和努力當然對於實現其卓越表現至關重要。但如果沒有他們早年的運氣(擁有可靠,優質的教練和支持家庭),只是在沒有足夠反饋的情況下練習 10000 小時,就不太可能讓隨機選擇的孩子成為全國冠軍。
我們也可以想像:一個有乒乓球超級天份的孩子,早年的運氣不好,比如說沒有及格的教練,或是身處在一個運動員沒有什麼前途的國家。那麼他們可能永遠不會有機會發現自己的潛力。這意味著,表現越卓越,我們從「贏家」身上可以實際學到的有意義的適用教訓就越少。
當談到中度成功時,我們對成功的直覺更有可能是正確的。傳統的智慧箴言,比如「我越努力工作,我會越幸運」或者「機會偏好準備好的心靈」,在談論有人由窮轉富時,這些話是完全有道理的。然而,從好到偉大則是一個不同的故事。
於正確的時間(早期的運氣)處在正確的地方(在早年成功通常具有持久性)可能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壓倒了個人長處。考慮到這一點,微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不應該只是獎勵或模仿生活中的贏家,並期望有類似的成功。但在某個情況下,贏家應該考慮模仿蓋茲(後來成為慈善家)或巴菲特(認為更有錢的美國人應該支付更高的稅),他們選擇用他們的財富和成功做好事。無論是否欣賞他們的運氣或不打算跟進的贏家,都值得我們更加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