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被當跳板 今被轟啤殼樂園 香港創業板恐淪雞肋
正當港交所 (0388-HK) 計劃設立創新板,創業板亦迎來改革。創業板成立 18 年,由當年幫助科技股、中小企集資,到作為主板上市的「踏腳石」,到現時被外界指為「啤殼樂園」。
為改善情況,港交所建議提高創業板上市門檻,但市場預期,創新板的推出會令創業板邊緣化,創業板的「殼價」勢將大跌,這也是近日多檔「8 字頭」股份持續被拋售的主因。
截至上周五,創業板指數又創新低,低見 264.14 點,尤其是今年港股大牛市下,該指數今年至今大挫 25.77%,嚴重跑輸今年大升 22.19% 的恒指。
香港《文匯報》報導,港交所的建議包括:創業板股份最低上市市值由 1 億元 (港元,下同) 增至 1.5 億元、流動市值按比例提高;禁售期由半年增至 1 年,全面「賣殼」則由 1 年增至 2 年。此外,新建議要求創業板的最低 2 年營運現金流,要由 2000 萬元,增至 3000 萬元,且必須進行公開招股,不能只作配售。
至於轉板機制調整方面,雖設有過渡機制,但未來在創業板轉主板上將會更困難,例如轉主板需重新委任保薦人,亦提高了轉板的門檻,財務資料要求由 1 年增至 2 年。由於新設的創新板彈性更高,市場預期許多上市公司都會選擇於創新初板上市,創業板就被邊緣化。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估計,若設立創新板,創業板的角色將很模糊,或會淪為類似於大陸 B 股的局面。
資深證券業人士溫天納亦相信,設立新板後,創業板「殼價」勢大減,殼股數量將隨之減少。但他認為,應該繼續維持創業板作為主板「踏腳石」的定位,但支持轉板需增加財務資料要求,禁售期則由轉板後重新計算,以減少轉板後立刻「賣殼」的誘因。
甚至有證券業人士認為,當創新板成立後,創業板的「歷史任務」已完成,證監會及港交所倒不如認真考慮,讓創業板提早「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