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來中國四五次 美國投資人眼裡的阿里巴巴價值
「Pretty awesome」(很棒),讓我想起了美國好多年前在電視上興起的家庭購物網絡(home shopping network),我挺喜歡這種賣東西的方式。」8 日中午,阿里巴巴的一位美國投資人 Sanjeet Devgan 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他當時剛看完網紅「雪梨」在一個報告廳里向阿里投資人現場演示的直播賣貨,正穿行在一個幽暗而曲折的展廳,駐足在一副巨幅畫前,上面畫着馬雲和阿里巴巴的幾名創始人早年在長城上青澀不羈的樣子。
當天是阿里巴巴上市以來的第二屆投資者日,350 多名全球機構投資者與分析師聚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總部,他們手裡管理着 4 萬億美元的資金。有點出人意料的是,在國內已司空見慣的網紅直播出現在面向投資者的議程上,網紅張大奕與雪梨分別為他們介紹網紅經濟。內容營銷時代,阿里迫切希望老外們更直觀地理解中國模式。
張大奕說,網紅分三種,導流的、秀場的、電商的,她就屬於電商的。身為杭州如涵電商公司 CMO,她背後這家隱匿於杭州東北城郊的服裝公司已經上市,去年營收 4 個多億。這位直播 2 小時能帶來 2000 萬元流水的上海網紅說,之前參加過一個世界範圍的網紅聚會,發現自己是這些女孩中最有錢的,國外網紅大多止步於導購或秀自己。
網紅的邏輯在於,直播等內容營銷讓消費者每天更長時間停留在購物頁面上,這就會促成更高的轉化率,增加平台收入。網紅經濟就像一個縮影,背後所反映的中國互聯網模式創新與快速變化已經讓不少境外投資人看不懂。就像中國投資人沒法像華爾街那樣,看懂股價剛剛突破 1000 美元的亞馬遜一樣。成長環境與文化差異在中國公司與境外投資人之間築起一道鴻溝。
但總有些東西是相通的,比如快樂、健康和人性。當網紅雪梨在現場打開手機上的直播 App,對她的粉絲們說「一會兒我要發優惠券哦」,台下戴着同聲傳譯耳機的投資人們一陣歡笑。說明無論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打折券、代金券這種東西都是受歡迎的。
阿里正在以這種非常直白的闡述方式幫境外投資人理解自己。8 日晚,據一位阿里巴巴合夥人透露,公司合夥人有個傳統,大家每年只從獎金中領取一少部分,剩下的放在一起,由投行出身的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管理。公益是這筆資金的主要用途,比如他們捐贈建了一所醫院。這些年,阿里巴巴帶動了杭州城西的創業與生活,但這個區域的醫療資源需要同步趕上來。
轉眼 9 日下午,阿里就對外宣布了這件事。馬雲公益基金會聯合阿里巴巴及其 17 位創始人,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 5.6 億元,用於發展醫學教育、科研與改善醫療設施。習慣了蓋茨、扎克伯格捐贈行為的美國投資人更容易理解這個公益舉動。
與網紅雪梨引發的那陣歡笑相比,阿里巴巴首席財務官武衛 8 日下午對投資人報出的一個數字讓台下爆發了持久的叫聲,裡邊夾雜着喜悅,以及對各自手裡的阿里股票未來增值前景的亢奮。武衛說,2018 財年阿里巴巴預期收入增速區間為 45%-49%,基本上比華爾街預期高出 10 個百分點。就是這個數字,讓阿里的股票在美國股市 8 日開盤後 10 分鐘內上漲了 11.7%,至 138.4 美元,這還不是當天的最高值。
此前,武衛對這家公司 2017 財年的營收增長預期是 48%,後上調到 53%,2017 年 3 月 31 日財年結束時,最終數字定格在 56%,讓阿里提交了一份上市以來增長最強勁的年報。對於一家市值逼近 3500 億美元的公司,想保持這個增速要比初創公司難得多。
武衛在 PPT 上畫了一張很複雜的圖,用對標美國公司的方式向台下的投資人解釋阿里巴巴的業務矩陣,這樣對老外來說更容易直觀理解。僅電商一個業務,她對標的是亞馬遜、谷歌與 Facebook。她當天表達的核心訴求是,阿里已不是一家電商公司,希望投資人能重新評估這家公司的未來價值。
坐在台下的美國投資人 Sanjeet Devgan 也感到興奮。他現在在新加坡工作,是 Flowering Tree(美國盛樹)投資公司合夥人。不便問他手中有多少阿里的股票,但他是去年開始持有阿里股票的,當時正處低位。去年 6 月阿里召開第一屆投資者大會時,股價在 70 美元區間,比 IPO 發行價 68 美元高不到哪裡去。第一屆投資者大會之後,股價一路上漲,現在已經翻倍。
Devgan 期待能在投資者大會上與阿里高管有 Q&A(問答)機會,他認為這是了解一家公司最有價值的途徑。過去,他已經頻繁地參加過亞馬遜、微軟、谷歌、三星,以及中國互聯網公司如百度等舉辦的類似面向投資人的溝通會。比較下來,他比較喜歡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組織的大會,因為它們都是多維度、多形式的呈現,而非單純的 PPT 或展館文化。他現在每年會來中國 4-5 次,尋找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機會。
對跟真金白銀打交道的投資人而言,他們對一家公司未來價值的判斷通常比公眾和媒體更冷靜。Devgan 說,除了核心電商業務,他對阿里的關注點主要在雲端運算與海外用戶這兩點上,阿里雲的增速很快,但他不忘緊盯亞馬遜 AWS 做比較。而他所在的新加坡,已被阿里控股的電商 Lazada 發展成整個東南亞的 NO.1;但在印度市場,他認為阿里巴巴的滲透就會困難很多,因為亞馬遜已經在那裡投入重兵,搶占了先機。
喜歡天馬行空的馬雲已經「誇下海口」,未來要服務全球 20 億消費者,財務出身的阿里巴巴 CEO 張勇這次在投資者大會上給這個目標制定了精確的期限——2036 財年,聽起來還比較遙遠。
就像一支足球隊,不怕眼下成績好與壞,最怕青黃不接。20 億消費者這個目標下,需要阿里更快地將現有業務滲透到像 Devgan 工作和出生的地方,並將電商之外的新興業務在每隔 3-7 年梯隊化成長起來,這個過程並不容易。這也是亞馬遜、谷歌在做的。股票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這種級別的公司,當前股價所反映的往往是它們 5-7 年前鋪墊的東西。
根據阿里巴巴 2017 年一季度財報,中國零售平台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從去年同期的 76%下降到 67%,相應國際零售業務占比從 2% 上升到 6%;雲端運算從 4% 提高到 6%;數字媒體與娛樂業務從 5% 增加到 10%,說明新業務正在追趕上來。
另一個顯著變化是,GMV(總交易額)與總收入之間正在「脫鈎」。整個 2017 財年,阿里巴巴 GMV 增長 22%,收入增長卻達到 56%。一方面說明貨幣化率在提升,單位 GMV 對營收的貢獻能力在增強;另一方面說明財報對電商業務的依賴性正在降低。這些正在慢慢釋放公司的未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