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理監事會〉彭淮南:力推基礎建設才能提升台灣經濟動能
央行總裁彭淮南今 (22) 日表示,近年台灣經濟因全球需求疲弱的循環性因素,以及國內供給面瓶頸的結構性因素,致成長動能大幅減緩。為扭轉循環性與結構性的成長困境,台灣宜跟上主要國家的腳步,大力推動基礎設施投資。
彭淮南指出,國際機構估計台灣仍有相當的財政空間,且國內學者研究顯示,台灣投資公共建設的財政乘數達 1.94,今年 9 月底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對前 3 年名目 GDP 平均數之比率為 34.1%,距法定舉債上限 40.6% 尚有 6.5 個百分點 (約 1 兆多元) 的舉債空間。
他說,若與國際公認的標準 60% 比較,台灣提高舉債上限仍有很大空間。台灣面對成長疲弱且潛在的下行風險,亟需擴大推動基礎設施投資,以有效提振經濟成長。
彭淮南認為,台灣投資動能不足,低於鄰國,據統計,台灣近年公共建設與民間投資動能皆不足,去年投資率 (投資占國民所得毛額之比率) 降至 20.3%,遠低於南韓的 28.4%;其中,政府投資已連續 5 年負成長,近 5 年平均成長 - 5.6%,遠低於南韓的 - 0.82%。
公共建設占固定投資比重雖僅約 2 成,但仍有帶動效用,特別是重大建設可帶動就業及投資,亦可吸引外資投資,但近年因公共投資力道疲弱,導致近 5 年台灣固定投資僅微幅成長 0.9%。
彭淮南認為,政府宜參酌國際間推動基礎設施投資的建議及經驗,且在當前低利率無排擠效應的疑慮、基礎設施投資的乘數效果最大之際,積極整治多年被詬病的水、電供應不穩等基礎設施問題,並發揮槓桿效益,積極將民間資金導入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共同打造未來所亟需的各項軟硬體基礎設施,以為台灣經濟長遠的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石。
彭淮南強調,促進投資為當前要務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成長轉趨疲弱,加以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致經濟成長放緩,反全球化浪潮升溫,影響各國外需擴張,台灣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受衝擊大。
此外,台灣的投資與出口連動性高,在外需疲弱下,出口不易帶動投資,有賴內需提振經濟成長;擴大基礎建設、強化創新投資,才是當前提升台灣經濟動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