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鉅亨投資雷達》美國準備升息,金融股大爆發

鉅亨網新聞中心

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FedWatch 利率預測數據,周一 (21) 市場預估 Fed 下個月升息機率已由 2 個月前的 58% 暴漲至 95%Stifel Nicolaus 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 James DeMasi 指出,市場在短短 12 個月內出現「海量」變化。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已由選前的 1.86% 飆上 2.33%            

新聞來源: 鉅亨網 2016-11-23

鉅亨解讀
1. 升息有益金融類股
美國升息預期上升,金融類股同步走高
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網投顧整理;資料日期:2016/11/23。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
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網投顧整理;資料日期:2016/11/23。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

 

傳統金融機構可拆分為銀行及保險兩大行業,銀行收入多來自短期存款及長期貸款間的利率差距 (利用短期存款獲取資金,再透過長期貸款貸放資金),若利率上行,銀行獲利可望增加;而保險機構則多透過購買長期公債並持有到到期,以滿足每年必需的支出,而利率的上行,同樣有助舒緩目前保險業收益下滑的困境。從上圖可看出,當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步伐加快時,金融類股指數自然跟隨走高。目前不論是聯準會正副主席或是川普經濟顧問團隊,均積極釋放美國升息的訊息,加上未來美國公債發行量可能因為擴大財政政策而攀升,美國公債殖利率上行可能才剛開始,金融類股獲利情況可望繼續改善。

2. 共和黨親商,金融管制可望解除

相較於民主黨認為政府無所不能 (擴大福利支出、提出更多監管與管制),共和黨更偏好「小政府」(減稅、減少開支與政府干預),因此,共和黨傳統上更為親商,對企業獲利及經營更為有利。如今川普團隊除了提出減少企業所得稅及企業匯回海外獲利的稅率外,另一重點為廢除或修改 Dodd-Frank 法案 (多德 - 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以下簡稱該法案),雖然該法案宣稱可以防範系統性風險、彌補監管漏洞及強化對投資者保護,但實施以來,美國境內金融機構增加速度卻放緩,金融風險集中程度反而增加。若川普真能廢除或減少管制項目,金融業的資金及營運成本可望下降,對股價自然是一大利多。

3. 金融類股估值合理
金融類股價格尚屬合理
資料來源:Bloomberg,採用標普500類股;資料日期:2016/11/23。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
資料來源:Bloomberg,採用標普 500 類股;資料日期:2016/11/23。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

 

除了升息及政策等利多外,金融類股最後一個優點便是估值合理。標普 500 的 10 個類股中 (房地產類股今年才獨立出來,因無過去 10 年數據而不列入比較),金融類股本益比為 15.5 倍,僅略高於通訊服務類股的 15 倍,本益比也大幅低於同為週期性類股的能源、原物料及工業類股。除了低於其他類股,金融類股本益比也低於過去 10 年平均值,且差距為各類股中最大者,若本益比回到過去平均值,金融類股股價仍有近 11% 的上漲空間。

鉅亨投資策略

基金操作上,建議如下:

積極者,可佈局金融類股基金

截至 11 月 22 日,美國年底升息機率已經上升至 100%,而明年升息兩碼以上機率從一個月前的 17.8% 跳升至 47%,隨著美國物價上升及擴張財政政策可望實施,美國利率上升速度可能快過市場預期,金融類股基金適合較積極投資人盡早進場。

>> 川普當選,美內需股最受惠

>> 別怕,這樣佈局對付川普當選

鉅亨網投顧 獨立經營管理

本資料僅供參考,鉅亨網投顧已盡力就可靠之資料來源提供正確之意見與消息,但無法保證該等資料之完整性。內容涉及新興市場部分,因其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可能低於已開發國家,也可能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之影響,匯率走勢亦可能影響所投資之海外資產價值變動。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投資人應依其本身之判斷投資,若有損益或因使用本資料所生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應由投資人自行負責,鉅亨網投顧無須負擔任何責任。請勿將本資料視為買賣基金或其他投資之建議或邀約。本資料所示個別公司係為說明或舉例之目的,並非推薦個股之投資。

投資人投資以高收益債券為訴求之基金不宜占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由於高收益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投資人應審慎評估,該等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