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彭總裁罕見大談匯率 4個面向分析自由浮動匯率非最好制度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鉅亨網資料照)
(鉅亨網資料照)

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今 (18) 日參加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所舉辦「潘志奇教授紀念學術研討會」時,罕見對匯率發表完整的看法,強調自由浮動匯率並非最好制度,匯率必須由 4 個面向來做分析討論。

彭淮南指出,很不幸,多年來在若干先進國家和華爾街的刻意鼓吹下,讓不少人誤以為自由浮動匯率才是最好的制度,或認為以經常帳平衡為原則所決定的匯率,才是最佳的作法。

事實上,匯率就像是一把刀兩面刃。出口廠商 (如竹科電子業和台中工具機業者等) 希望新台幣貶值,可增加其新台幣收益,但進口商與消費者則期盼新台幣升值,能以較便宜的新台幣價格買到進口品,而匯率不可能既升又貶,同時滿足兩方。

面對這個情況,我們必須思考台灣經濟的特性,來做為匯率決策的參考,可以從市場本質、對外貿易、短期資本移動和總體經濟等四個角度來分析。

外匯市場群聚行為如羊群現象 容易大起大落

先從市場本質來看,在外匯市場中,進行資產幣別轉換交易的市場參與者,常受到市場特定訊息影響,而形成集體同為買方或賣方的現象,快速進行轉換交易。彭淮南進一步說明,外匯市場的群聚行為就相當類似羊群現象,常會因一、二人的舉動,讓許多人跟著大量買入或賣出,造成匯率的大起大落。

依賴進出口的台灣 不能僅以升貶值為手段 台幣對美元不宜過度波動

從對外貿易的角度來看,由於台灣內需市場小,必須以全球為腹地,出口十分重要,加上台灣的自然資源不足,必須從國外獲得,因而進口也不可忽視。在此狀況下,匯率政策拿捏須更加慎重,不可僅以升值或貶值為手段。

彭淮南強調,由於國人對外貿易大部分以美元報價,原則上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就不宜過度波動,否則匯率的不確定性就容易干擾各種經濟決策。

他進一步說明,外界也經常以平衡經常帳或貿易帳順差為由,要求新台幣升值。理論上,新台幣升值可以降低出口、增加進口,但就台灣的出口而言,國外所得彈性遠大於相對價格 (含匯率) 彈性,透過匯率調整,其實難以有效縮減貿易順差,卻會對經濟產生重大傷害。

日本失落 20 年 原因在於日圓長期大幅升值

彭淮南更舉例,1985 年 9 月 22 日日本簽訂廣場協定 (Plaza Accord) 後,日圓對美元長期大幅升值,是日後日本失落 20 年的重要原因。

絕大部分全球外匯交易其實與進出口貿易無關;台韓星匯率 9 成高度相關

再從短期資本移動的角度來看,彭淮南說明,當前全球每日外匯交易額已超過 5 兆美元,而全球每日貿易總額僅 1700 億美元左右,暫交易額 3.4% 而已,也就是說,當今絕大部分全球外匯交易其實與進出口貿易無關,而是市場參與者基於投資報酬率、匯率預期、風險意識等因素考慮不斷進行的國際資產選擇,因而不斷引發短期國際資本四處流竄,各國外匯市場和金融市場也因而大幅波動。

以台灣、南韓、新加坡為例,雖然基本經濟情勢不同,但同樣受短期國際資本移動的影響,導致於新台幣韓元和新加坡幣對美元的匯率亦步亦趨; 而三者股價的走勢,也呈現 90% 左右的高度相關,可見短期資本移動的影響力,既深且廣。

國際金融的三位一體原則無法同時達成 須採取「必要行動」

最後,從總體經濟的角度來看匯率問題。彭淮南表示,在國際金融的領域中,有個不可能的三位一體 (the Impossible Trinity) 原則─匯率穩定、資本自由移動與貨幣自主性 (monetary autonomy),3 個都是重要的目標,但無法同時達成。

實際上,大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力會透過跨國資本移動波及其他國家,造成全球金融循環,嚴重影響各國貨幣、信用情勢,並使經濟脫離了基本面,以致貨幣自主性難以達成。

因此,與其說是不可能的三位一體原則,不如說是全球金融循環與貨幣自主性之間無法調和的兩難 (irreconcilableduo),彭淮南強調,應直接針對過度槓桿操作和信用成長的源頭,採取必要的行動,包括針對性的資本管制、總體審慎政策,以及限制金融機構的槓桿操作等。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